
n. 綠簾石岩
epidosite(綠簾石岩)是一種變質岩或蝕變岩,主要由綠簾石(epidote)和石英(quartz)組成,通常形成于熱液蝕變或低級變質作用過程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礦物組成與特征
epidosite 以綠簾石(一種含鈣鋁鐵的矽酸鹽礦物)為主要成分,含量可達 70% 以上,并伴有石英。岩石常呈綠色至黃綠色,質地緻密,可見粒狀或纖維狀結構。其形成與基性岩(如玄武岩)或超基性岩的熱液蝕變密切相關,原岩中的輝石、角閃石等礦物被綠簾石取代。
形成機制
主要通過兩種地質作用形成:
地質意義
epidosite 是研究地殼流體活動的重要标志。例如,在蛇綠岩套中,它指示古洋殼的熱液蝕變曆史;在造山帶中,則反映闆塊俯沖過程中的流體-岩石相互作用。
應用與實例
塞浦路斯 Troodos 蛇綠岩、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山脈等地的 epidosite 露頭,為闆塊構造和海底熱液成礦系統研究提供了關鍵證據。
來源說明
本文内容綜合參考以下權威地質學資源:
根據法語詞典的釋義,épidosite(對應英語拼寫為epidosite)的中文翻譯為綠簾石。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綠簾石是一種含鈣、鋁的矽酸鹽礦物,化學式為 ( text{Ca}_2text{Al}_3(text{SiO}_4)(text{Si}_2text{O}_7)text{O}(text{OH}) ),屬于變質岩中常見的礦物,尤其在綠片岩相中廣泛分布。
綠簾石的形成與中低溫變質作用密切相關,其存在可幫助地質學家推斷岩石的變質曆史和溫壓條件。
該詞在法語中拼寫為“épidosite”,英語中直接借用為“epidosite”,兩者指向同一礦物。如需進一步了解其物理性質或具體應用場景,建議參考地質學專業文獻或礦物學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