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sinophils是什麼意思,eosinophils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嗜酸性球;嗜曙紅細胞(eosinophil的複數)
例句
Counting the eosinophils using microscope.
用顯微鏡直接計數。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eosinophils in the blood.
過敏狀态的症狀:血液中嗜曙紅增多。
Eosinophils can increase with allergic reactions and with parasitic infestations.
當過敏反應和寄生蟲感染時嗜酸性粒細胞會增多。
Eosinophil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hypereosinophilic dermatoses .
嗜酸粒細胞在嗜酸粒細胞增多性皮膚病發病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專業解析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s)是人體血液中一種重要的白細胞(白血球),屬于粒細胞的一種。它們在免疫系統中扮演着特定的角色,主要參與對抗寄生蟲感染和調節過敏反應。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基本特征與識别:
- 嗜酸性粒細胞因其細胞質中含有大量被酸性染料(如伊紅)染成鮮豔橙紅色或粉紅色的顆粒而得名。
- 在顯微鏡下,其細胞核通常呈雙葉狀(或眼鏡狀)。
- 它們由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分化成熟而來,成熟後釋放入血液,并可在組織中(尤其是與外界環境接觸的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粘膜下層)存活數天至數周。美國血液學會(ASH)提供了關于血細胞類型和功能的詳細科普信息。
-
主要功能:
- 對抗寄生蟲感染:這是嗜酸性粒細胞最經典的功能。當機體感染蠕蟲(如蛔蟲、鈎蟲、血吸蟲)等寄生蟲時,嗜酸性粒細胞會被趨化因子招募到感染部位。它們通過釋放顆粒中的毒性蛋白(如主要堿性蛋白、嗜酸性粒細胞陽離子蛋白、嗜酸性粒細胞過氧化物酶、嗜酸性粒細胞衍生的神經毒素)來攻擊寄生蟲的體表,直接殺傷或協助其他免疫細胞清除寄生蟲。梅奧診所的醫學圖書館在解釋特定疾病(如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時,會涉及嗜酸性粒細胞的功能。
- 參與過敏反應:在 I 型超敏反應(即常見的過敏反應,如花粉症、哮喘、食物過敏)中,嗜酸性粒細胞被激活。它們釋放的炎症介質(如白三烯、血小闆活化因子、細胞因子)會加劇炎症反應,導緻組織損傷、血管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縮(如支氣管痙攣)和粘液分泌增多等過敏症狀。雖然它們在過敏反應中常被視為“效應細胞”導緻症狀惡化,但也可能參與炎症後期的消退和修複調節。
- 免疫調節:嗜酸性粒細胞能分泌多種細胞因子(如 IL-4, IL-5, IL-13, TGF-β 等),影響其他免疫細胞(如 T 細胞、B 細胞、樹突狀細胞)的功能,在免疫應答的啟動、維持和消退中發揮調節作用。
- 組織重塑與修複:它們釋放的生長因子和酶類也可能參與受損組織的修複過程,但在某些慢性炎症性疾病(如哮喘)中,這種作用可能導緻組織結構改變(如氣道重塑)。
-
臨床意義:
- 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指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細胞絕對計數超過正常值(通常 > 0.5 × 10⁹/L)。常見原因包括:
- 過敏性疾病(哮喘、過敏性鼻炎、特應性皮炎、藥物過敏)。
- 寄生蟲感染(尤其是組織侵襲性蠕蟲)。
- 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血管炎(如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
- 某些腫瘤(如霍奇金淋巴瘤、某些白血病、實體瘤伴隨的副腫瘤綜合征)。
- 特發性高嗜酸性粒細胞綜合征。
- 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相對少見,可見于急性應激反應(如嚴重感染、燒傷)、使用皮質類固醇激素後等情況。
總結來說,嗜酸性粒細胞是免疫系統中專門負責防禦寄生蟲感染和參與過敏炎症反應的關鍵細胞。它們在血液中的數量變化是多種疾病(尤其是過敏性疾病、寄生蟲感染和某些血液系統疾病)的重要診斷線索和病理生理參與者。
網絡擴展資料
關于eosinophils的詳細解釋如下:
1.定義與基本特性
Eosinophils(嗜酸性粒細胞)是一種白細胞,屬于粒細胞亞類,主要存在于血液和某些組織中(如呼吸道、消化道黏膜)。其名稱來源于對酸性染料伊紅(eosin)的高度親和性,染色後呈現鮮豔的紅色顆粒。
2.功能與作用
- 免疫防禦:主要參與對抗寄生蟲感染(如蠕蟲類),通過釋放顆粒中的毒性蛋白破壞寄生蟲結構。
- 炎症調節:在過敏反應(如哮喘、濕疹)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嗜酸性粒細胞釋放炎症介質(如IL-5、IL-4、IL-13)和細胞毒素,加劇炎症反應和組織損傷。
- 雙重角色:既有保護作用,也可能因過度激活導緻病理損傷(如慢性鼻窦炎、嗜酸性食管炎)。
3.臨床意義
- 計數異常:血液中嗜酸性粒細胞正常占比為1%-5%。若顯著升高(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症),可能與過敏性疾病、寄生蟲感染、腫瘤或藥物反應相關;降低則常見于感染或激素治療期間。
- 診斷标志物:痰液或組織活檢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是哮喘等疾病的診斷依據之一。
4.結構與生物學特性
- 形态特征:細胞核呈雙葉形,胞質内含大量嗜酸性顆粒(含主要堿性蛋白、嗜酸性陽離子蛋白等)。
- 調控機制:細胞因子IL-5是嗜酸性粒細胞成熟、分化和存活的關鍵調節因子。
嗜酸性粒細胞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異常活化可能導緻疾病。臨床檢測其水平對診斷過敏、寄生蟲感染等有重要參考價值。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疾病或檢測方法,可參考醫學專業文獻或臨床指南。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