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ogene是什麼意思,Eogen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地質] 早第三紀
例句
The volcanic rocks of Neocene and Eogene in Nanpu depression is mainly distribute in Ng, Ed and Es formation.
南堡凹陷古近系及新近系火山岩主要分布于館陶組、東營組、沙河街組。
In Tengchong, the diatom was occurred in several Cenozoic lake basin formed by the intensive structural movement after Eogene.
古近紀之後,強烈的構造運動在騰沖形成數個新生代湖盆,成為矽藻生存場所。
A lot of geological data indicate that a large amount of turbidites were developed in Eogene faulted depressions of Bohai Bay area.
大量的地質資料表明,渤海灣地區下第三系斷陷式凹陷中有着發育的重力流沉積。
The Eogene continental deposits 5000m and more thick in the Yishu Graben are believed to be the excellent source beds and reservoir rocks.
地塹中5000多米厚的早第三紀陸相沉積物具有良好的生儲油條件。
Extension in NW-SE direction in Eogene Period. Japan Sea pulled open in Eo-gene and completed as the patterns as nowadays in Neocene period;
古近紀時為北西—南東向拉張構造應力場,日本海從古近紀開始逐漸拉開,直到新近紀完成現在的格局;
同義詞
n.|paleogene period;[地質]早第三紀
專業解析
Eogene(古近紀)是地質年代中新生代(Cenozoic Era)的第一個亞代,其時間範圍大約為6600萬年前至2303萬年前。它緊隨白垩紀末期的大滅絕事件(K-Pg滅絕事件)之後開始,标志着哺乳動物和現代植物群開始輻射演化的關鍵時期。
地質年代劃分與名稱演變:
- 傳統劃分: 曆史上,新生代被劃分為第三紀(Tertiary)和第四紀(Quaternary)。第三紀又進一步細分為早第三紀(Eogene/Paleogene)和晚第三紀(Neogene)。
- 現代劃分: 根據國際地層委員會(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 ICS)發布的國際年代地層表(International Chronostratigraphic Chart),第三紀(Tertiary)已不再作為正式的地質年代單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将新生代直接劃分為三個紀(Period):古近紀(Paleogene)、新近紀(Neogene)和第四紀(Quaternary)。因此,Eogene 等同于現代術語中的 Paleogene(古近紀) 。
- 包含的世: 古近紀(Eogene/Paleogene)包含三個世(Epoch),從老到新依次為:
- 古新世(Paleocene): 約 66 Ma - 56 Ma
- 始新世(Eocene): 約 56 Ma - 33.9 Ma
- 漸新世(Oligocene): 約 33.9 Ma - 23.03 Ma
古近紀(Eogene)的地質與氣候特征:
- 闆塊運動: 古近紀期間,全球闆塊構造活動劇烈。大西洋持續擴張,印度闆塊向北漂移并與歐亞闆塊碰撞,開始形成喜馬拉雅山脈。特提斯洋逐漸閉合。
- 氣候變化: 古近紀經曆了顯著的氣候波動。早期(古新世-始新世之交)發生了著名的“古新世-始新世極熱事件”(Paleocene-Eocene Thermal Maximum, PETM),全球氣溫急劇升高。隨後,氣候在始新世中晚期開始逐漸變冷,進入漸新世後,南極大陸開始形成永久性冰蓋,标志着全球氣候向“冰室”狀态轉變的開始 。
古近紀(Eogene)的生物演化:
- 哺乳動物輻射: 古近紀是哺乳動物演化史上最重要的時期之一。在恐龍滅絕後騰出的生态空間,哺乳動物迅速分化、適應并占據了陸地生态系統的主導地位。幾乎所有現代哺乳動物的目都在古近紀出現并輻射演化,例如奇蹄目(馬、犀牛)、偶蹄目(牛、鹿、豬)、齧齒目、兔形目、靈長目(包括早期猿類)等 。
- 鳥類演化: 現代鳥類的主要類群也在古近紀出現并多樣化。
- 海洋生物: 海洋中,現代類型的硬骨魚類和鲨魚繁盛。有孔蟲(如貨币蟲)是重要的标準化石。鲸類從陸生哺乳動物祖先演化而來并重返海洋。
-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開花植物)在古近紀占據了絕對優勢地位,形成了與現代相似的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統。熱帶和亞熱帶氣候條件下,茂密的森林廣泛分布。
Eogene 即古近紀(Paleogene),是新生代的起始階段(約66-23百萬年前),包含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三個世。它是一個地質活動活躍、氣候經曆從極熱到變冷轉折的關鍵時期,更是生命演化史上哺乳動物和現代鳥類、植物群實現大規模輻射演化并奠定現代生物多樣性基礎的紀元。
主要參考來源:
- 國際地層委員會 (ICS) - 國際年代地層表: 提供最新的、權威的全球地質年代劃分标準。 (訪問鍊接:stratigraphy.org)
- 維基百科 - 古近紀 (Paleogene): 提供關于古近紀的地質年代、地層、古地理、古氣候和古生物演化的綜合性概述。 (訪問鍊接:en.wikipedia.org/wiki/Paleogene)
網絡擴展資料
Eogene(或拼寫為Eogene)是地質學中的一個術語,主要用于描述地球曆史上的一個地質時期,具體指代早第三紀(也稱下第三紀)。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定義
Eogene對應現代地質學中的Paleogene(古近紀),是新生代的一部分,時間範圍大約為6600萬年前至2300萬年前。它包含三個世:古新世、始新世和漸新世。
2.術語演變
- 傳統地質學曾将第三紀劃分為早第三紀(Eogene)和晚第三紀(Neogene),但現代國際地層***已将其重新劃分為古近紀(Paleogene)和新近紀(Neogene)。
- 因此,“Eogene”屬于較舊的術語,目前更常用“Paleogene”。
3.地質與生物特征
- 地質事件:包括印度闆塊與歐亞闆塊碰撞、大西洋擴張等。
- 生物演化: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迅速多樣化并占據主導地位,靈長類動物開始出現。
4.使用場景
該詞多見于早期地質學文獻或部分非專業翻譯中,學術領域建議優先使用“Paleogene”以避免混淆。
如果需要更詳細的地質年表或相關研究文獻,可以參考權威地質學資料或國際地層***(ICS)的最新劃分标準。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