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下内尖
Entoconid是哺乳動物牙齒解剖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特指下臼齒(mandibular molars)舌側(靠近舌頭的一側)的後部尖突(cusp)。該結構在咀嚼過程中與上臼齒的相應結構咬合,對研磨食物起到關鍵作用。其名稱源自希臘語“entos”(内部)和“konos”(圓錐),直觀描述其位置與形态特征。
位置與形态
Entoconid位于下臼齒的舌側後部,通常呈圓錐形或棱柱形突起。在原始哺乳動物(如早期有袋類或胎盤類)的三尖型(tribosphenic)臼齒中,它是下齒三角座(trigonid)的三個主尖之一,與下原尖(protoconid)和下前尖(paraconid)共同構成咬合面主體 。
咬合關系
在咀嚼時,entoconid與上臼齒的後尖(hypocone)或次尖(metacone)相互嵌合,形成剪切與研磨食物的功能單元。這種結構關系對研究哺乳動物食性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
演化意義
不同類群哺乳動物的entoconid形态差異(如大小、尖銳度)可反映食性適應。例如,食蟲類動物的entoconid通常高聳尖銳以刺穿昆蟲外骨骼,而草食性動物則可能低矮圓鈍以碾磨植物纖維 。
作者P. S. Ungar在書中系統闡述了entoconid在哺乳動物臼齒演化中的角色,強調其作為下齒三角座關鍵組成部分的功能(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2010)。
K. Kardong的經典教材詳細圖解了臼齒尖突的命名體系,明确标注entoconid在下臼齒中的位置(McGraw-Hill教育出版,2018)。
多篇關于食肉目動物齒系演化的研究論文通過entoconid形态分析食性適應性,例如對鼬科動物化石的對比研究(BioOne Complete數據庫)。
: Ungar, P. S. (2010). Mammal Teeth: Origin, Evolution, and Diversit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Kardong, K. (2018). Comparative Vertebrate Anatomy. McGraw-Hill Education.
: BioOne Complete: www.bioone.org(檢索關鍵詞:"entoconid carnivora evolution")
單詞entoconid 的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Entoconid 是解剖學術語,特指哺乳動物下臼齒(下颌臼齒)後側的一個齒尖結構,位于牙齒的内側(靠近舌部的一側)。它屬于臼齒咬合面上多個齒尖之一,用于咀嚼時研磨食物。
詞源與構成
該詞由希臘語詞根組成:
功能與應用領域
Entoconid 在古生物學和牙科醫學中尤為重要。例如,通過分析化石中 entoconid 的形态變化,研究者可推斷古代哺乳動物的食性及進化關系。
反義詞與相關術語
目前無廣泛使用的直接反義詞,但可根據位置對應關系推測為“ectoconid”(外側齒尖,但此術語較少見)。更常見的關聯術語包括“metaconid”(後尖)、“hypoconulid”(下次小尖)等。
補充說明
該詞屬于高度專業詞彙,常見于學術文獻中。發音為 /ˌɛntoʊˈkoʊnɪd/(國際音标),需注意與“entocone”(上臼齒内側齒尖)區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