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peror penguin是什麼意思,emperor pengui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皇企鵝
例句
The Emperor penguin will be released near Campbell Island, in the Southern Ocean.
帝企鵝将在南冰洋的坎貝爾島下船。
An emperor penguin from the Antarctic ended up stranded on a beach in New Zealand.
一隻南極的帝企鵝擱淺在新西蘭的海灘上。
Marine species here include the emperor penguin colony seen in the movie March of the Penguins.
可在電影《企鵝的三月》中看到這裡所提及的此種海洋物種帝企鵝群。
The emperor penguin chicks huddled together to shield themselves from the force of the snowstorm.
帝企鵝寶寶擠在一起躲避強力暴風雪。
It was about 1.5m (5ft) tall and nearly twice as heavy as an Emperor Penguin, the largest living species.
這隻巨型企鵝有1.5米(5英尺)高,并且有現存最大的企鵝種類——帝企鵝的兩倍之大。
專業解析
帝企鵝(Emperor Penguin,學名:Aptenodytes forsteri)是現存體型最大、最重的企鵝物種,也是唯一在南極大陸冬季進行繁殖的企鵝,以其卓越的耐寒能力和獨特的生命周期聞名于世。
-
分類與命名:
- 屬于鳥綱(Aves)、企鵝目(Sphenisciformes)、企鵝科(Spheniscidae)。
- 學名 Aptenodytes forsteri 由德國博物學家約翰·賴因霍爾德·福斯特命名,以紀念其同伴約翰·格奧爾格·亞當·福斯特,他們曾參與詹姆斯·庫克船長的第二次航海探險。屬名 Aptenodytes 源自希臘語,意為“無翼的潛水者”,種加詞 forsteri 即福斯特之名。“Emperor”(皇帝)之名源于其雄偉的體型和威嚴的姿态。
-
形态特征:
- 體型:成年帝企鵝平均身高約115厘米(45英寸),體重可達22至45公斤(49至99磅),雄性在繁殖季初期因儲存脂肪通常比雌性更重。
- 外貌:背部、頭部和鳍狀肢覆蓋着深藍黑色的羽毛,與雪白的腹部形成鮮明對比。耳部和上胸部有明顯的亮黃色至橙黃色斑塊,向下延伸漸淡。喙長而略下彎,呈黑色,基部下方有粉橙色或淡紫色斑塊。雛鳥覆蓋着銀灰色的絨毛。
- 適應寒冷:它們擁有所有鳥類中最高的羽毛密度(約每平方厘米15根),形成多層隔熱屏障。皮下脂肪層厚達3厘米,血管系統具有逆流熱交換機制,能最大限度減少熱量散失。
-
栖息地與分布:
- 帝企鵝是真正的南極特有物種,僅分布于環繞南極大陸的冰凍海域。繁殖地嚴格限制在南極大陸海岸線附近穩定、堅固的海冰上。非繁殖期則在南大洋的浮冰區覓食。
-
生态與行為:
- 食性:主要以魚類(如南極鳕魚)、磷蝦和頭足類(如鱿魚)為食。它們是出色的潛水者,最深潛水記錄超過500米,屏氣時間可達20分鐘以上。
- 繁殖:以其在嚴酷南極冬季進行的獨特繁殖周期而聞名。每年3-4月,成千上萬的帝企鵝長途跋涉(有時超過100公裡)到達内陸的固定繁殖地。雌性産下一枚卵後,由雄性在腳上進行長達約65天的孵化,期間依靠儲存的脂肪生存,并擠在一起抵禦低溫和暴風雪(集群行為)。雌性則返回大海覓食。雛鳥孵化後,由雙親共同哺育,在專門的“托兒所”中聚集保暖。整個繁殖周期異常艱辛,幼鳥需要約5-6個月才能長出防水羽毛下海。
- 集群行為:為抵禦南極冬季低于-60°C的嚴寒和強風,帝企鵝會形成緊密的集群。集群成員會緩慢移動位置,使外圍的個體有機會進入相對溫暖的内部,這是群體生存的關鍵策略。
-
保護現狀:
-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帝企鵝目前被評估為近危(Near Threatened)物種。
- 主要威脅來自于氣候變化導緻的南極海冰減少和分布變化,這直接影響其繁殖栖息地的穩定性和食物來源的可獲得性。潛在的漁業活動也可能對其食物資源構成壓力。保護其賴以生存的南極海洋生态系統至關重要。
來源參考:
- National Geographic: Emperor Penguin (Aptenodytes forsteri) Fact Sheet.
-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 Adaptations of Emperor Penguins.
-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 Emperor Penguin Research & Diving Behaviour.
- Australian Antarctic Division: Emperor Penguin Breeding Cycle.
-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Aptenodytes forsteri.
網絡擴展資料
帝企鵝(Emperor Penguin)是現存體型最大的企鵝物種,其學名為Aptenodytes forsteri,屬于企鵝科王企鵝屬。以下是關于該物種的詳細解釋:
1.分類與命名
- 學名:Aptenodytes forsteri,由英國動物學家George Robert Gray于1844年命名。
- 名稱由來:因體型比王企鵝(King Penguin)更大,故以“皇帝”(Emperor)命名,強調其在企鵝中的王者地位。
2.形态特征
- 體型:成年帝企鵝身高100-130厘米,體重20-45公斤,是企鵝家族中體型最大的物種。
- 外貌:背部及鳍狀肢為黑色,腹部乳白色;喙下方呈鮮橙色,頸部下方有橙黃色羽毛漸變區域。
3.分布與習性
- 栖息地:主要分布于南極洲及周邊海域,是唯一在南極冬季繁殖的企鵝。
- 繁殖行為:雄性帝企鵝在冬季負責孵化卵,将卵置于腳蹼上并用腹部覆蓋,期間長達兩個月不進食,體重可減少11公斤。
4.象征意義
- 帝企鵝因耐寒能力、群體協作和父愛行為,常被視為“勇敢”“堅韌”的象征。
5.保護現狀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将其列為“近危”(NT),主要威脅包括氣候變化導緻的海冰減少。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來源如搜狗百科或牛津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