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礦物] 綠鐵碲礦
Emmonsite是一種稀有的含水鐵碲酸鹽礦物,化學式為Fe²⁺(Te⁴⁺O₃)·3H₂O,屬于單斜晶系。該礦物最早由美國地質學家William Harvey Emmons于20世紀初在美國科羅拉多州聖胡安山脈發現,并以他的姓氏命名。根據國際礦物學協會(IMA)的分類标準,它被歸類于碲酸鹽礦物,與氧化環境中的熱液礦床密切相關。
其典型物理特性包括:黃綠色至橄榄綠色外觀,玻璃光澤,莫氏硬度2.5-3,比重3.1-3.3,且在紫外線下無熒光反應。晶體多呈纖維狀或放射狀集合體,解理面可見珍珠暈彩。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研究表明,這種礦物常與自然碲、黃鐵礦等共生,形成于中低溫熱液環境中。
目前全球已知産地集中在北美地區,除模式産地科羅拉多州外,亞利桑那州的銅礦帶和墨西哥索諾拉州也有礦标記錄。英國自然曆史博物館礦物館藏目錄顯示,具有完整晶形的标本現存世量不足百件,具有重要礦物學研究價值。
"Emmonsite"(埃蒙斯石)是一種礦物名稱,屬于硫酸鹽礦物類。以下是詳細信息:
基本性質
化學式為 $$Fe^{2+}Ti^{3+}(SO_4)_3·3H_2O$$,主要含鐵(Fe²⁺)、钛(Ti³⁺)和硫酸根(SO₄²⁻),常以綠色至黃色的晶體或纖維狀集合體形式存在。
命名與發現
該礦物以美國地質學家Samuel Franklin Emmons 的名字命名,用于紀念他對礦物學的貢獻。通常發現于熱液礦床或火山岩環境中。
特性與用途
此詞屬于地質學專業術語,普通法語詞典可能未收錄其詳細釋義。如需進一步礦物學資料,建議查閱地質學專業文獻或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