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ryotome是什麼意思,embryotom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碎胎刀
專業解析
embryotome 是一個相對罕見且主要用于曆史或高度專業化醫學文獻中的術語。它指的是:
一種專門用于在難産或其他産科緊急情況下,對胎兒(胚胎)進行切割或分解手術的器械或工具。
詳細解釋:
-
詞源與核心含義:
- 該詞由兩部分組成:“embryo-”(胚胎,指發育早期的胎兒)和“-tome”(源自希臘語 tomos,意為“切割”或“切割器械”)。
- 因此,其字面意思就是“切割胚胎(胎兒)的工具”。
-
具體用途:
- Embryotome 主要用于曆史上的産科手術,特别是在遇到難産且胎兒已死亡或無法存活的情況下。
- 當胎兒過大、胎位嚴重異常(如忽略性橫位)、骨盆嚴重狹窄或其他原因導緻無法安全經陰道分娩活嬰時,為了挽救母親的生命,可能需要進行毀胎術 (Embryotomy)。
- Embryotome 就是執行這種毀胎術(如穿顱術 Craniotomy、斷頭術 Decapitation、内髒摘除術 Evisceration、鎖骨切斷術 Cleidotomy 等)所使用的一系列特殊器械(如剪刀、刀、鈎、穿孔器、鉗子等)的總稱或特定器械。它的目的是減小胎兒體積,使其能夠通過産道娩出。
-
現代語境:
- 在現代産科實踐中,由于剖宮産技術的成熟和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産前診斷和胎兒監測的進步,需要實施毀胎術的情況已極其罕見。
- 因此,“embryotome”這個術語本身在現代臨床醫學中已基本不再使用。當需要描述類似操作時,會使用更具體的器械名稱(如穿顱器 Cranioclast)或直接描述手術名稱(毀胎術 Embryotomy)。
- 該術語主要出現在醫學史文獻、古老的醫學教科書或法醫學讨論中。
Embryotome 指一種用于對宮内死亡或無法存活的胎兒進行切割、分解以利娩出的産科手術器械。它是曆史上處理極端難産情況的一種工具,其使用與毀胎術 (Embryotomy) 密切相關。在現代産科中,由于剖宮産的普及,該器械及相應手術已極少使用,術語本身也趨于過時。
參考來源:
- 《牛津醫學史詞典》(Oxford Dictionary of Medical History): 該書在解釋曆史産科器械和手術時會涵蓋此類術語。可在圖書館或學術數據庫查閱。
- 《産科手術學》曆史版本 (Historical Editions of Operative Obstetrics Texts): 如 19 世紀或 20 世紀初的經典産科手術學著作(如出自出版社 Churchill Livingstone, Williams & Wilkins 等的舊版教材)會詳細描述此類器械及其應用。例如,參考經典教材 《威廉姆斯産科學》 的早期版本中關于“畸形分娩”或“手術分娩”的章節。
- 醫學史期刊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and Allied Sciences): 這類期刊可能刊登探讨曆史産科實踐的文章,會提及 embryotome。可通過學術數據庫如 JSTOR 或 PubMed 檢索曆史文獻。
-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曆史版本): 權威醫學詞典的曆史版本是查找過時或罕見醫學術語定義的可靠來源。可查閱圖書館館藏或線上存檔版本。
網絡擴展資料
根據法語詞典和相關醫學術語分析,embryotome 是一個醫學專業術語,主要用于描述一種與胚胎處理相關的外科器械或操作。以下是綜合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 embryotome 源自法語(n.m.),由 "embryo-"(胚胎)和 "-tome"(切割工具/手術)兩部分組成,字面意為“胚胎切割器械”。在醫學中特指碎胎刀,用于難産時分解胎兒以便取出的手術工具。
-
應用場景
- 該器械常見于産科手術,尤其在胎兒無法自然分娩且需緊急處理時使用(如胎兒已死亡或嚴重畸形的情況下)。現代醫學中,此類操作因倫理和技術進步已逐漸減少,多被剖宮産替代。
-
相關術語
- embryotomie(碎胎術):與 embryotome 關聯的手術名稱,指通過器械分解胎兒的分娩方式。
- embryotoxon:另一相關術語,但含義不同,指角膜邊緣的先天性混濁。
補充說明
- 英語中未直接收錄該詞,但可通過構詞法理解:"embryo"(胚胎)與希臘詞根 "tomē"(切割)結合,類似術語如microtome(組織切片機)。
- 使用場景需嚴格遵循醫學倫理,現代臨床更注重胎兒保全和母體安全。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手術流程或曆史背景,建議查閱專業醫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