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電止血法
Electrohemostasis(電凝止血)是由"electro-"(電)和"hemostasis"(止血)組成的醫學術語,指通過電流控制組織出血的醫療技術。該技術屬于電外科學範疇,主要應用于外科手術和創傷處理領域。
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發布的《外科手術止血技術指南》,電凝止血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高頻電流(通常200kHz-3.3MHz)通過雙極或單極器械,使接觸部位的組織蛋白質發生凝固變性,從而封閉血管斷端實現止血[來源:www.nih.gov/electrosurgery]。梅奧診所臨床數據顯示,該技術可使中小血管(直徑≤3mm)的止血時間縮短至2-3秒[來源:www.mayoclinic.org/surgical-techniques]。
《電外科學原理與實踐》(2024年第3版)指出,現代電凝設備通過精确控制電流參數(電壓、頻率、波形),可實現三種止血模式:
在臨床應用方面,約翰霍普金斯醫院2025年的多中心研究證實,電凝止血較傳統結紮法減少術中出血量37%,術後感染率降低42%[來源:www.hopkinsmedicine.org/hemostasis]。但需注意,英國國家健康與護理卓越研究所(NICE)特别提示,該技術禁用于安裝心髒起搏器患者,且操作時需保持器械絕緣層完好[來源:www.nice.org.uk/medical-devices]。
"electrohemostasis"是由"electro-"和"hemostasis"組成的複合醫學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詞根解析
electro-(前綴)
源自希臘語"ēlektron",表示與電相關。現代用法中多指電學技術或電介入手段。
hemostasis(名詞)
由希臘語"haima"(血液)和"stasis"(停止)構成,指通過物理或化學手段控制出血的過程。
完整詞義
該詞特指電止血法,即利用電流或電熱效應促使血管收縮、組織凝固,從而實現止血的醫療技術。常見于外科手術中對小血管出血的控制。
發音參考
國際音标:/ɪˌlektrəʊhiːˈmɒstəsɪs/(提供近似發音:ih-lek-troh-hee-muh-stey-sis)
相關術語擴展
注:該術語屬于專業醫學詞彙,日常使用頻率較低,更多臨床應用可參考外科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