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埃博拉病毒
Medical staff should be more alert when implementing Ebola infection control measures.
醫護人員在實施埃博拉感染控制措施時應提高警覺。
Ebola virus spreads to humans through wild animals.
埃博拉病毒通過野生動物傳染人類。
Ebola's main route of infection is through the patient's body fluids.
埃博拉的主要感染途徑是通過患者的體液傳播。
Ebola is not as easily spread as viruses such as smallpox.
埃博拉病毒不像天花這類病毒那樣容易傳播。
His research can serve as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the UN to control the spread of EBOLA, a deadly virus.
他的實驗能夠為*********提供寶貴的參考,幫助控制埃博拉這一緻命病毒的傳播。
In October 2000, Ebola was reported in Gulu district in northern Uganda.
2000年10月,在烏幹達北部的Gulu區報告了埃博拉疫情。
People who have ***d from Ebola should be promptly and safely buried.
死于埃博拉的人應立即安全下葬。
This was the first reported emergence of the Sudan Ebola virus since 1979.
也是1979年以來,蘇丹亞型埃博拉病毒第一次有報告的出現。
ebola virus
[醫]伊波拉病毒,埃博拉病毒(一種肇緻出血性發熱症線狀病毒)
n.|ebola virus;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Ebola)是指由埃博拉病毒(Ebolavirus)引起的一種急性、嚴重且往往緻命的傳染病,正式名稱為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 EVD)。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病原體與命名
埃博拉病毒屬于絲狀病毒科(Filoviridae),是一種單股負鍊RNA病毒。該病毒于1976年首次在非洲紮伊爾(現剛果民主共和國)北部的埃博拉河附近被發現并分離,因此得名。目前已知有6種埃博拉病毒屬成員,其中4種(紮伊爾型、蘇丹型、塔伊森林型、本迪布焦型)可感染人類并緻病,紮伊爾型的緻死率最高(可達90%)。
二、傳播途徑
病毒通過直接接觸傳播,包括:
值得注意的是,埃博拉不會通過空氣、水源或食物傳播。
三、症狀與病程
潛伏期通常為2-21天(平均8-10天),病程分為三個階段:
四、疫情與防控
曆史上最嚴重的疫情為2014-2016年西非爆發(幾内亞、利比裡亞、塞拉利昂),導緻超28,000人感染、11,000餘人死亡。防控核心措施包括:
權威參考來源:
Ebola(埃博拉)是英語中對一類緻命病毒及其引發的疾病的統稱,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Ebola指代纖維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屬的成員,可引發埃博拉出血熱(Ebola hemorrhagic fever),屬于最緻命的病毒性出血熱之一。其名稱源于1976年首次疫情爆發地附近的剛果埃博拉河。
病毒特征
典型症狀
包括高燒、嘔吐、腹瀉、全身酸痛、皮膚變色,後期出現口腔/鼻腔/肛門出血等嚴重出血症狀,患者可能在24小時内死亡。
曆史與發現
1976年同時在蘇丹南部和剛果(原紮伊爾)首次被發現,其中剛果疫情爆發于埃博拉河流域,病毒因此得名。
與其他病毒關系
症狀與馬爾堡病毒高度相似,兩者同屬纖維病毒科,但埃博拉病毒亞型更多(如紮伊爾型、蘇丹型等),且緻死率更高。
發音:英語讀作[i'bəulə],中文音譯“埃博拉”。如需進一步了解病毒學研究進展或疫情案例,可參考權威醫學文獻或世界衛生組織報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