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aɪnəʊd/ 美:/'ˈdaɪˌnoʊd/
n. [電子] 倍增器電極;[電子] 打拿極;二次放射極
A circuit for taking out timing signal from one dynode of photomultiplier is described.
介紹一種從光電倍增管倍增極引出快信號的電路。
The dynode signal generation principle is analyzed and its timing characteristic stu***d.
分析了信號的産生機理,并研究了它的定時性能。
Electrons are accelerated by ****** the voltage of each successive dynode of the tube more positive than the previous one.
使每個連續的光電倍增管電極的電壓都比它前面一個電極的電壓更高,這樣電子就得到加速。
The picoammeter reads the current at the last dynode, which is equal to the anode current minus the current flowing to the previous dynode.
皮安計在最後一個倍增管電極處讀取電流,此電流等于陽極電流減去流過前一個倍增管電極的電流。
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three key technologies are the glass microsphere classifying, MSP body molding and sintering, dynode ****** of MSP.
指出了微球闆電子倍增器研制中的三項關鍵技術:玻璃微球的制作、分級,坯體的成型與燒結和打拿極制作。
dynode(倍增電極) 是電子倍增器中的關鍵部件,主要用于通過次級電子發射過程放大微弱電流(如單個光子産生的電流)。其核心工作原理如下:
結構與功能
dynode通常由具有低功函數的金屬(如铍銅合金、銀鎂合金)或半導體材料制成,表面經過特殊處理以增強次級電子發射能力。當高速的初級電子(來自光陰極或其他dynode)撞擊其表面時,會激發出多個能量較低的次級電子。
電子倍增過程
多個dynode按電勢遞增的順序排列。每個dynode接收前一級發射的電子,并通過電場加速這些電子,使其以更高能量撞擊下一級dynode表面,從而激發更多次級電子。典型的次級電子發射系數(δ)為3–6,即每個入射電子平均産生3至6個次級電子。經過多級(通常8–14級)倍增,初始電子流可放大數百萬至數億倍。
設計與應用
常見結構包括百葉窗式、盒栅式或曲面型,以優化電子收集效率。dynode鍊是光電倍增管(PMT)的核心組件,廣泛應用于粒子物理探測器、醫療成像設備(如PET掃描儀)、天文觀測及超弱光信號測量領域。
權威參考來源: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和電子學領域的定義,dynode(音标:/'daɪnoʊd/)是一個電子學術語,主要用于描述電子倍增器中的關鍵部件。以下是綜合解釋:
dynode指一種二次發射電極,常見于光電倍增管(PMT)等電子器件中。其功能是通過二次電子發射效應放大電流信號。
電壓分配需根據具體PMT型號設計,不同dynode間的電勢差直接影響電子加速和增益效果。
如需更專業的電子學設計參數,可參考光電倍增管制造商的技術文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