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砷銅鉛礦
Duftite是一種含鉛和銅的砷酸鹽礦物,化學式為PbCu(AsO₄)(OH),屬于斜方晶系。它最早于1915年在納米比亞楚梅布礦被發現,并以德國地質學家Karl Duft的名字命名。
該礦物通常呈現黃綠色至橄榄綠色,晶體呈柱狀或闆狀集合體,莫氏硬度為4.5-5,密度為6.2-6.4 g/cm³。其形成與次生氧化環境相關,常與磷氯鉛礦、釩鉛礦等礦物伴生。
在工業應用中,duftite因含鉛和銅而具有礦物學研究價值,但經濟價值有限。目前主要産地包括納米比亞、摩洛哥、澳大利亞以及中國雲南的某些鉛鋅礦床。
參考來源:
“duftite”是一個礦物學術語,屬于砷酸鹽礦物類别。以下是綜合解釋:
基本屬性
地質特征 形成于鉛銅礦床的氧化帶,常與褐鐵礦、孔雀石等礦物伴生。莫氏硬度約為3-4,密度較高(約6.2 g/cm³)。
命名來源 該名稱可能源自德語礦物學家相關姓氏,但具體命名背景需查閱更權威的地質文獻确認。
由于當前搜索結果提供的有效信息有限,建議通過專業礦物數據庫(如Mindat.org)或地質學工具書獲取更詳細的物化性質及産地數據。若涉及專業翻譯需求,推薦使用《英漢地質詞典》等權威工具書進行對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