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rednɔːt/
n. 厚呢;龐然大物;無所畏懼的人
In the Empire, a standard Dreadnaught carried a squadron of TIE fighters.
在帝國,一艘标準的無畏級攜帶一個中隊的钛戰鬥機。
The Dreadnaught is powerful from a distance but can be easily destroyed at close range.
無畏級戰艦在遠距離處是十分強大的,但在近程卻很容易被擊毀。
He brought his six Dreadnaught ships, including his flagship the Peregrine, to seek out the remainder of the Katana fleet before the Empire claimed them.
他帶着六艘無畏艦,包括旗艦“遊隼號”,去尋找鋒刃艦隊的殘餘,以防帝國領先一步。
n.|monolith/leviathan;厚呢;龐然大物;無所畏懼的人
“dreadnaught”(也拼作“dreadnought”)是一個多領域術語,其核心含義源于“無所畏懼”的概念(源自中古英語“dredeless”與“nought”的組合)。以下是該詞在不同語境下的詳細釋義:
軍事曆史領域
在20世紀初,英國皇家海軍于1906年建造的“HMS Dreadnought”戰列艦徹底改變了海戰模式。這種新型戰艦采用統一大口徑主炮(10門305毫米火炮)、蒸汽渦輪推進系統(航速達21節)和強化裝甲設計,成為當時全球海軍競相模仿的标杆,直接引發了“無畏艦競賽”(參考:大英百科全書海軍史條目)。
音樂器材領域
美國馬丁吉他公司(C.F. Martin & Company)在1931年推出的“Dreadnought”琴型,憑借寬大的琴體設計(長度超過104厘米)和獨特的聲學共振結構,成為現代民謠吉他的标準形制。該設計顯著提升了低頻響應能力,被《吉他世界》雜志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樂器設計之一”。
科幻與文化延伸
在弗蘭克·赫伯特的《沙丘》系列中,“Dreadnought”被重構為搭載反重力引擎的星際戰艦;英國廣播公司(BBC)紀錄片《艦船演變史》則将其定義為“工業時代技術集成的符號”。時尚領域如《Vogue》2023秋冬系列報道中,該詞被用于描述具有裝甲質感的外套設計。
根據多個詞典解釋,"dreadnaught"(也拼作dreadnought)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軍事領域
指20世紀初出現的無畏艦,特指1906年英國建造的HMS Dreadnought戰列艦。這類軍艦的特征是:
二、日常用語
詞源補充:該詞由"dread"(畏懼)和"naught"(無)組成,字面意為"無所畏懼"。其軍事含義的流行直接源于英國同名戰艦引發的海軍軍備競賽。現代英語中,"dreadnought"拼寫更常見,兩者可互換使用。
cassettecentaurundernourishedoblivionbloodlessbookmarkedfatingkapoorlevelheadednessmegakaryocytopoiesisprankingsalmagundisubtitledwieldsa complete set ofinformation systemLatin languagelegal counselroman catholicslotting cuttersources of informationacytotoxincinematizehydrofluoricignisationjerkilylaurusinlymphagoguemegaphonemyrr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