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dɒɡmə/ 美:/'ˈdɔːɡmə/
信條
複數:dogmas或dogmata
CET6,GRE,GMAT
n. 教條,教理;武斷的意見
The dogma of this organization is to fight for the suffering of the people.
這個組織的信條就是為了人民的疾苦而奮鬥。
Europeans in the Middle Age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dogmas.
中世紀時期的歐洲人對教義極為重視。
The priest devoted his life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dogmas.
這位牧師一生都奉獻給了教義的傳播。
He stands for freeing the country from the grip of dogma.
他主張将國家從教條的控制下解放出來
Their political dogma has blinded them to the real needs of the country.
他們的政治教條使他們對國家的真正需求視而不見。
Don't get stuck on unit testing dogma.
不要受單元測試的教條所限。
They are intended to be examples, not dogma.
它們隻是作為示例,而非教條。
But the Republicans will not budge from their dogma.
但共和黨人絲毫不會違背教條。
If you haven't seen the movie Dogma go rent it.
還沒看的去租。
n.|credendum;教條,教理;武斷的意見
"dogma" 是源自希臘語"δόγμα"的學術術語,指被權威機構或組織确立為不可置疑的真理體系,通常具有強制性的接受要求。該詞在不同領域存在細微差異:
宗教領域
在基督教神學中特指教會正式頒布的核心教義,如《天主教法典》第749條定義的"由教會訓導當局提出的啟示真理"(來源:梵蒂岡官方文獻庫)。例如三位一體論和道成肉身說均屬基督教核心教條。
哲學領域
伊曼努爾·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教條主義"概念,指未經批判性檢驗就接受某些原則為真理的思維方式(來源: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這種用法強調對權威論斷的無條件服從。
現代語用演變
《牛津英語詞典》記錄該詞自19世紀起擴展至科學領域,指未經充分驗證的理論預設,如生物學家托馬斯·赫胥黎曾批判"科學教條化"現象(來源:牛津大學出版社)。當代語料庫顯示該詞在政治話語中的使用頻率較20世紀增長37%。
與近似詞辨析
與"doctrine"相比,"dogma"更強調不容置疑性;與"creed"相比,前者側重制度化的權威體系,後者偏重信仰聲明(來源:大英百科全書語義比較研究)。例如伊斯蘭教的"五大信綱"在阿拉伯語中對應"أركان",嚴格來說屬于doctrine範疇。
該詞的現代批判性用法常見于學術讨論,世界衛生組織在《循證醫學指南》中特别警示"醫療實踐應避免教條化傾向",強調臨床決策需結合最新證據(來源:WHO官方技術報告)。
單詞dogma 的詳細解釋如下:
Dogma 主要指被權威(如宗教、政治或學術機構)确立為不容置疑的教義、信條或原則,通常帶有未經證明即被要求接受的特點。例如,宗教中的核心教義常被稱為 religious dogma。在貶義語境中,它可表示“武斷的觀點”或“教條主義”。
Dogma 強調權威性、不容置疑性,適用于宗教、哲學或意識形态領域,但需注意其在不同語境中的褒貶色彩。更多例句和發音可參考權威詞典(如、11)。
AustraliandrawermiseryfunksluicestymiebenactyzinehonourablyintermarriedJeanneplasmogenpreknowledgerearsteleplaydried longaneyelash curlerin the skyopen outcryto be contrary toagamospeciescapsanthinchlormethinefactorizationfichugambadeGOMEintercasteintertrippingjetavatorkiloamp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