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dɪzi/ 美:/'ˈdɪzi/
暈眩的
過去式:dizzied 過去分詞:dizzied 現在分詞:dizzying 第三人稱單數:dizzies 比較級:dizzier 最高級:dizziest
高中,CET4,CET6,考研,IELTS
adj. 暈眩的;使人頭暈的;昏亂的;心不在焉的;愚蠢的
vt. 使頭暈眼花;使混亂;使茫然
n. (Dizzy)人名;(英)迪齊
I stood dizzy on the cliff and walked forward cautiously.
我站在懸崖上頭暈目眩,小心翼翼地向前走。
This dizzy little girl got lost while changing buses.
這個傻乎乎的小女孩在換乘公交的時候迷路了。
His unusual expression dizzied me a little.
他不尋常的表情讓我有些困惑。
I start getting dizzy after drinking a bottle of wine.
喝了一瓶酒後我開始覺得頭昏眼花
She felt dizzy and nauseous.
她覺得頭暈、惡心。
Climbing so high made me feel dizzy.
爬那麼高使我感到頭暈目眩。
I began to feel dizzy.
我開始感到頭暈目眩。
He felt sick and dizzy and then passed out.
他感覺惡心,眩暈,接着就昏倒了。
The person may become dizzy for no apparent reason.
此人可能會莫名其妙地變得頭暈目眩。
feel dizzy
頭暈;感到暈眩
adj.|swimming/foolish/stupid;暈眩的;使人頭暈的;昏亂的;心不在焉的;愚蠢的
vt.|cloud/confuse;使頭暈眼花;使混亂;使茫然
"Dizzy" 的詳細解釋
"dizzy" 是一個形容詞,也可作動詞使用,主要含義包括以下三方面:
生理性眩暈
指因身體失衡、疾病或外界刺激(如快速旋轉、缺氧等)導緻的頭暈目眩感。例如:"She felt dizzy after spinning in circles"(她轉圈後感到頭暈)。根據牛津英語詞典,該詞源自古英語 dysig(意為“愚蠢”),後逐漸衍生出“眩暈”的現代語義。
比喻性混亂或失控
形容事物處于不穩定、令人困惑的狀态。例如:"The dizzy pace of technological change"(技術變革的飛速發展令人應接不暇)。劍橋詞典指出,這種用法常見于描述抽象概念的快速變化。
動詞用法
作動詞時表示“使眩暈”或“使迷惑”,如:"The loud noise dizzied him"(巨大的噪音讓他頭暈)。韋氏詞典強調,動詞形式多見于文學或口語表達。
醫學關聯與權威參考
根據梅奧診所的研究,持續性頭暈可能是貧血、低血糖或内耳疾病的症狀,需及時就醫。世界衛生組織(WHO)則将頭暈列為常見健康問題之一,全球約20%成年人每年至少經曆一次。
(注:實際引用來源可替換為牛津詞典官網、mayoclinic.org、cambridge.org/dictionary等權威鍊接)
單詞 "dizzy" 的詳細解釋
形容詞:生理與心理的眩暈感
動詞:引發眩暈或混亂的行為
文化隱喻與習語
總結
Dizzy 是一個多維度詞彙,既描述生理的眩暈(如旋轉或疾病導緻),也隱喻心理的混亂(如困惑或興奮)。其詞源從“愚蠢”到“眩暈”的演變,反映了語言與文化的動态關聯。使用時需結合語境區分具體含義,例如醫學場景中的頭暈、日常對話中的輕浮描述,或文學中的抽象比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