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ˌdɪsjuˈnaɪt/ 美:/'ˌdɪsjuˈnaɪt/
過去式:disunited 過去分詞:disunited 現在分詞:disuniting 第三人稱單數:disunites
vt. 不和;使分離
vi. 分散;分離;變得分離
The war disunited the town and displaced the people.
戰争使這個城鎮分裂,讓人們流離失所。
The division of property disunited the whole family.
財産分割的問題使得全家人産生了紛争。
We were disunited by the bloody war.
我們因血腥的戰争而分散。
When the contradictions such as the centripetal force of consanguinity, the disunite of the property, the scope and necessity of family were violent, the big family was threatened.
當血緣關系的向心力與財産經濟的離心力矛盾、家庭規模與供養需要矛盾劇烈時,大家庭存在即受威脅。
vt.|separate/split/divorce;不和;使分離
vi.|spread around/spread about;分散;分離;變得分離
"Disunite"是一個動詞,源于拉丁語"dis-"(分離)和"unitare"(聯合),字面意為"使分離"。該詞在英語中主要指通過制造分歧或矛盾來破壞群體或組織的團結性。例如在政治語境中,曆史學家常描述"某些政策會disunite不同族裔群體"(《劍橋英語詞典》),強調其導緻社會分裂的消極含義。
該詞的語義特征包含三層維度:①物理層面的分離,如"戰争disunite了原本完整的領土";②情感關系的割裂,如莎士比亞在《亨利六世》中使用的"愛不能disunite真摯的心靈";③意識形态的分化,如現代政治學論述中的"極端言論disunite社會共識"(Merriam-Webster詞典)。
在語言學範疇,"disunite"屬于使役動詞(causative verb),其派生名詞"disunion"可追溯至15世紀教會文獻。相較于同義詞"divide","disunite"更強調從内部瓦解既存統一狀态的過程,如《柯林斯詞典》對比指出:"divide側重客觀分割,disunite暗示主觀破壞"。
權威文獻顯示該詞的語用頻率在19世紀達到峰值,與現代英語中更常用"split"或"fragment"形成曆時性替代關系(《英語語料庫語言學手冊》)。當前主要應用于學術論述、政治評論及曆史研究領域,日常對話中使用頻率較低。
“Disunite” 是一個動詞,意為“使分裂”或“使不團結”。其核心含義是通過制造分歧、矛盾或對立來破壞原本的聯合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果需要進一步學習該詞在具體語境中的用法(如文學例句或曆史背景),建議查閱權威詞典或語料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