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dɪsˈɑːnɪstli/
adv. 不誠實地;不正直地
The key issue was whether the four defendants acted dishonestly.
關鍵問題在于這4名被告是不是做事不誠實。
He made much of his money dishonestly.
它的很多錢都不是正道兒來的。
Profit made dishonestly always brings trouble.
由不誠實的手段帶來的利益最後都會引來麻煩事。
There I go, so dishonestly leave you a note.
在那裡,我去,所以不誠實離開你的一份說明。
Profit made dishonestly always brings trouble.Always.
靠奸詐所獲得的財富總是會帶來麻煩,一直會。
adv.|disingenuously/insincerely;不誠實地;不正直地
“dishonestly”是副詞,用于描述以欺騙、隱瞞真相或違反道德準則的方式行事。其核心含義包含蓄意誤導他人、違背誠信原則等行為特征,常見于法律、倫理及日常行為規範領域。
從詞源學角度,該詞由形容詞“dishonest”(不誠實的)加後綴“-ly”構成,詞根可追溯至拉丁語“honestus”(正直的),前綴“dis-”表示否定或相反。這種構詞法強調了行為與“誠實”的直接對立性。
在法律語境中,“dishonestly”具有明确的界定标準。例如英國《2006年欺詐法案》将其定義為“違反基本誠信準則,且正常人會認為該行為不誠實”。具體行為包括但不限于:
倫理學研究指出,這種行為模式會破壞社會信任機制。斯坦福哲學百科全書強調,不誠實行為本質上是對“信息共享準則”的違背,可能引發道德風險和法律責任。日常使用中,該詞多用于描述商業欺詐、學術不端、人際關系中的背信等場景,如劍橋詞典引用的例句“He was accused of acting dishonestly in financial dealings”。
“Dishonestly” 是副詞,由形容詞 “dishonest”(不誠實的)加後綴 “-ly” 構成,表示以欺騙、不誠實或欺詐的方式行事。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要點:
行為性質
指通過隱瞞真相、撒謊、作弊或操縱信息等手段達成目的,例如:
法律與道德關聯
該詞常出現在法律或道德評判中,如“fraudulently”(欺詐地)或“unethically”(不道德地),暗示行為可能違反規則或信任。例如:
反義詞對比
與 “honestly”(誠實地)、“transparently”(透明地)直接對立,強調缺乏正直性。
常見搭配
例句:
“The employee was accused of manipulating records dishonestly to cover up the financial loss.”(該員工被指控不誠實地篡改記錄以掩蓋財務損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