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dj. 大洪水的;洪積的
n. 洪積層(等于diluvial)
"diluvian"(形容詞)指與大規模洪水相關的地質或傳說現象,其核心含義包含三個層次:
詞源學角度
該詞源自拉丁語"diluvium"(意為洪水),17世紀通過法語"diluvien"進入英語詞彙體系,詞根"di-"(完全)與"-luere"(沖洗)構成洪水淹沒的意象。
地質學應用
在科學文獻中特指更新世時期冰川消融形成的洪水沉積物,例如北歐的"diluvial clay"(洪積黏土)被用于研究古氣候變遷。英國地質學家威廉·巴克蘭在1823年著作《Reliquiae Diluvianae》中系統論證了全球性洪水的假說。
文化符號意義
宗教語境中常與《創世記》大洪水叙事關聯,18-19世紀"diluvial theory"(洪積說)曾作為調和聖經記載與地質發現的學術嘗試。現代語境下多用于文學創作,如托馬斯·品欽小說《重力之虹》用"diluvian darkness"隱喻文明毀滅。
該詞與"alluvial"(沖積的)構成語義關聯,但強調洪水規模達到災難性層級,常見于地質災害研究、古氣候重建等跨學科領域。
單詞diluvian 的詳細解釋如下:
Diluvian 是形容詞,意為“大洪水的”或“沖積的”,尤其與地質學或宗教中的洪水事件相關。其同義詞為diluvial,兩者可互換使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細節,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新東方線上詞典 或歐路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