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常山堿,退熱堿
Dichroine(常山堿)是一種具有顯著生理活性的天然生物堿,主要存在于虎耳草科植物常山(Dichroa febrifuga)的根和葉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Dichroine 是常山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屬于喹唑啉類生物堿。其化學結構包含複雜的雜環體系,分子式為 ( text{C}{16}text{H}{19}text{N}_3text{O}_3 )(以α-常山堿為例)。常山作為傳統中藥,早在《神農本草經》中已有抗瘧記載,現代研究證實其活性與dichroine類物質密切相關。
Dichroine 能通過幹擾瘧原蟲的蛋白質合成抑制其生長,對惡性瘧原蟲和間日瘧原蟲均有殺滅效果。中國學者張昌紹于20世紀40年代首次通過科學實驗驗證了常山堿的抗瘧功效,相關成果發表于《中國生理學雜志》。
近年研究發現,dichroine衍生物對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等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誘導腫瘤細胞凋亡。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數據庫收錄了其抗病毒機制研究(PubChem CID: 442405)。
Dichroine存在較強催吐副作用,過量可導緻肝損傷。世界衛生組織(WHO)藥物安全評估報告指出,其治療指數較窄,需嚴格把控劑量。《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規定常山堿含量檢測标準,确保用藥安全。
名稱源自植物屬名 Dichroa(希臘語 "dis" 雙 + "chroa" 顔色,指其花果雙色特征)與生物堿後綴 "-ine",由法國植物學家若弗魯瓦(Étienne Geoffroy)于18世紀首次命名。
權威參考文獻
- 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第73卷:虎耳草科植物化學成分
- 張昌紹 (1943). 常山抗瘧研究. 中國生理學雜志 17(2): 87-94
- NIH PubChem Database: Dichroine
-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20版一部:常山條目
根據權威詞典釋義,dichroine 是植物化學成分的英文名稱,對應的中文釋義為常山堿 或黃常山堿。
該詞屬于生物化學領域術語,特指從虎耳草科植物常山(學名:Dichroa febrifuga)中提取的一類生物堿。這類化合物具有抗瘧疾的藥理活性,在傳統中醫藥中常用于治療瘧疾相關症狀。由于目前搜索結果信息有限,建議需要專業化學結構或藥理學數據的用戶查閱《中藥化學》等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