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皮膚寄生蟲病
dermatozoiasis(皮膚動物病)是一種由節肢動物或寄生蟲侵入人體皮膚組織引發的感染性疾病,屬于寄生蟲性皮膚病範疇。該病症主要表現為皮膚局部瘙癢、紅斑、丘疹或遊走性皮損,嚴重時可伴隨繼發細菌感染。其病原體主要包括蠅蛆(如皮蠅屬)、疥螨、蜱蟲等節肢動物幼蟲,以及某些蠕蟲類寄生蟲。
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的定義,此類感染多通過直接接觸受污染環境或蟲媒傳播。例如,蠅類幼蟲可通過在皮膚表面産卵或直接鑽入皮下組織完成寄生過程,形成特征性隧道樣皮損。在診斷方面,《新英格蘭醫學雜志》指出需結合皮膚鏡檢、組織活檢和血清學檢測,其中在病變部位發現蟲體或蟲卵是确診依據。
治療主要采用局部或系統性抗寄生蟲藥物,如伊維菌素、氯硝柳胺等。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同時配合傷口清創和抗炎處理,對于深部組織感染者可能需要手術取出蟲體。預防措施包括使用驅蟲劑、穿着防護衣物及避免高危環境暴露,該策略已被《柳葉刀·傳染病》證實可有效降低發病率。
Dermatozoiasis 是一個醫學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1. 核心定義
該詞指由寄生蟲感染引起的皮膚疾病,中文通常譯為「皮膚寄生蟲病」或「寄生物性皮膚病」。其名稱由希臘詞根組成:
2. 發音與拼寫
3. 相關術語對比
與更廣泛的皮膚病術語 dermatosis(泛指所有皮膚病,如濕疹、銀屑病等)不同,dermatozoiasis 特指由寄生蟲(如疥螨、鈎蟲幼蟲等)直接入侵皮膚引發的病變。
注意事項
目前搜索結果中,僅提供了該詞的具體解釋,但其權威性标注為“極低”,建議在專業醫學文獻或詞典(如《Dorland's Medical Dictionary》)中進一步驗證用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