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脫葉現象
"Defoliation"(落葉/脫葉)指植物葉片因自然或人為因素提前脫落的現象。在生态學領域,該術語特指通過化學藥劑、昆蟲啃食或環境壓力導緻植物失去葉片的過程。美國農業部林業局指出,大規模落葉會破壞植物光合作用能力,影響生态系統碳循環。
在軍事應用場景中,該詞特指1961-1971年越戰期間美軍實施的"落葉劑行動",使用含二噁英的橙劑摧毀森林植被。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報告,該行為導緻400萬越南人暴露于緻癌物質,相關區域生态恢複需數百年。
植物病理學研究表明,蟲媒性落葉(如舞毒蛾侵害)可使橡樹年生長量減少38%。美國林務局建議采用生物防治替代化學除葉劑,維護森林健康。
根據權威詞典和資料,"defolation"(音标:英 [defə'leɪʃn] / 美 [defə'leɪʃn])是一個植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指植物因自然或人為因素導緻葉片脫離的現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核心定義
該詞描述植物葉片脫落的過程或結果,通常與植物生理變化、病蟲害或化學藥劑使用有關。例如:落葉劑噴灑後引發的集中落葉即屬于defolation現象。
詞源與詞性
派生自動詞"defoliate"(使落葉),其名詞形式更常見的拼寫為"defoliation"。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詞典中"defolation"與"defoliation"被列為同義詞。
應用場景
建議注意拼寫差異:若需表達"人工脫葉",更推薦使用"defoliation"這一拼寫形式,該拼寫在全球學術論文中出現頻率是"defolation"的200倍以上(Google Scholar數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