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dɪˈfɔːltər/
複數 defaulters
n. 缺席者;不履行者;違反軍規者
Default judgement was not regarded as the punishment to the defaulter.
缺席判決也不再被視為對缺席者的懲罰。
If there is no relevant office-holder referred to in paragraph, the defaulter to whom the report relates.
如沒有段所指的有關人員該報告所關乎的失責人。
Where a relevant office-holder or defaulter receives pursuant to subsection (2) a report made pursuant to subsection (1).
凡有關人員或失責人依據第(2)款收到一份依據第(1)款作出的報告。
The department may apply to the district court to institute civil jurisdiction action against tax defaulter in respect of the overdue tax.
本局可向區域法院申請發出傳訊令狀,向欠稅人進行民事起訴,追讨欠稅。
If he does not satisfy the judgment, or no one in court offers himself as surety on his behalf, the creditor may take the defaulter with him.
如果他沒有履行償還債務的裁決,或者法庭上沒有人為他擔保,債權人可以認為他違約。
n.|absentee;缺席者;不履行者;違反軍規者
defaulter是法律和金融領域的專業術語,指未履行法定義務或合同義務的個人或實體。該詞源于動詞"default"(違約),核心含義包含以下三個層面:
財務違約
指未按期償還貸款、債券利息或本金的行為主體。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107條,違約方需承擔繼續履行、補救或賠償損失等法律責任。例如銀行會将連續3期未償還房貸的客戶标記為貸款違約人。
行政違規
在公共服務領域,該詞可指未履行公民義務者。如印度《稅務管理法》規定,未申報所得稅超過50萬盧比的納稅人會被列為"所得稅違約者"(income tax defaulter),相關信息将被公示。
程式性失責
在司法程式中,特指未按法庭要求出庭或提交文件的當事人。美國《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第55條明确規定,被告未按期答辯時,法院可作出"default judgment"(缺席判決)。
該術語與相近概念存在區别:比"debtor"(債務人)強調義務未履行狀态,比"delinquent"(違法者)更側重合同約定條款的違背。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數據顯示,中國法院處理金融違約案件的平均周期已從2018年的298天縮短至2023年的167天。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釋義,defaulter 是一個名詞,主要含義涉及法律、金融和軍事領域,具體解釋如下:
指未履行義務或規則的人,常見于以下場景:
如需更完整的釋義或例句,可參考新東方線上詞典或歐路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