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郵報(英國倫敦的報刊)
Daily Mail Ideal Home Exhibition poster.
1959年每日郵報理想家園展覽的海報。
You can read more online at the Daily Mail.
詳情可參閱每日郵報。
Here's a report from The Daily Mail in London.
以下是摘自倫敦《每日郵報》的一篇報道。
You have to be careful. The Daily Mail is a London tabloid.
呵呵,想清楚了再說哦,《每日郵報》不過是家倫敦小報罷了。
The Daily Mail - For allergic animal lovers, it's the answer to a prayer.
《每日郵報》-對于喜歡動物但又對它們過敏的人來說,他們的祈禱應驗了。
Daily Mail 釋義與背景
1. 基礎定義與媒體屬性
Daily Mail(《每日郵報》)是英國一份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日報,創刊于1896年。其核心定位為中端市場報紙,介于嚴肅大報(如《泰晤士報》)和通俗小報(如《太陽報》)之間。内容涵蓋政治、社會新聞、名人八卦、生活方式及評論,以緊湊的排版和通俗的語言風格著稱。作為英國發行量最高的報紙之一,其印刷版和線上平台(Mail Online)在全球擁有廣泛讀者群。來源:《大英百科全書》"Daily Mail"詞條(https://www.britannica.com/topic/Daily-Mail)。
2. 曆史背景與社會影響
由阿爾弗雷德·哈姆斯沃斯(後稱諾斯克利夫勳爵)創立,Daily Mail 是英國首份面向大衆市場的日報,定價低廉且注重可讀性。其早期創新包括頭條新聞、女性專欄和讀者競賽,深刻影響了現代報業形态。曆史上,該報曾推動社會改革(如支持婦女選舉權),但也因民族主義立場和争議性報道引發批評。來源:英國國家檔案館報業曆史文獻(https://www.nationalarchives.gov.uk/)及《牛津國家人物傳記》"諾斯克利夫勳爵"條目(https://www.oxforddnb.com/)。
3. 内容定位與争議性
Daily Mail 以"特寫驅動型新聞"為特色,擅長情感化叙事和視覺化呈現。其報道常聚焦名人隱私、健康話題及社會熱點,但多次因侵犯隱私、标題誤導或種族偏見等問題受到英國獨立新聞标準組織(IPSO)裁定。例如,2020年因違反準确性條款被要求刊登更正聲明。來源:英國獨立新聞标準組織(IPSO)裁決案例庫(https://www.ipso.co.uk/rulings-and-resolution-statements/)。
4. 所有權與商業規模
目前隸屬于每日郵報和通用信托集團(DMG Media),其數字平台 Mail Online 是全球訪問量最大的英語新聞網站之一,通過廣告盈利模式實現全球化傳播。據2023年數據分析,其讀者中女性占比顯著高于傳統報紙,且英美用戶構成核心受衆。來源:路透社《2023數字新聞報告》(https://reutersinstitute.politics.ox.ac.uk/digital-news-report/2023)及DMGT集團財報(https://www.dmgt.com/)。
《Daily Mail》(每日郵報)是英國曆史悠久的全國性日報,其含義和背景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基本定義
該詞專指1896年由英國報業先驅北岩勳爵(艾爾弗雷德·哈姆斯沃思)創辦的日報,現隸屬于每日郵報和通用信托集團(DMG Media)。名稱中"Daily"強調每日發行,"Mail"源自早期郵政系統,象征信息傳遞。
曆史定位
作為英國現代資産階級報業開端,它突破當時報紙以精英階層為主的定位,首創面向大衆市場的模式:定價低廉(半便士)、内容簡明、語言通俗。這種創新使其發行量迅速突破百萬。
内容特色
以娛樂新聞、社會事件報道見長,注重圖片和标題設計,常被歸類為"中間市場報紙"(介于嚴肅大報與通俗小報之間)。報道風格存在争議,既有獨家深度調查,也常因聳動性内容受批評。
延伸含義
在英語語境中,單獨使用"Mail"主要指郵政系統或電子郵件,但冠以"Daily"後特指該報,例如例句:"The Daily Mail revealed the scandal."(每日郵報揭露了丑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