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dəˈkɔɪti/ 美:/'dəˈkɔɪti/
複數 dacoities
n. 強奪;搶劫(等于dakoity)
Legal crimes are traditional crimes like theft, dacoity, rape etc.
法定的犯罪是指傳統的犯罪如盜竊,搶劫,強奸等。
Seeing this is 90 hind compositive dacoity gang, technique is very old however arrive .
“别看這是90後組成的搶劫團夥,手法卻非常老到”。
n.|robbery/spoliation;強奪;搶劫(等于dakoity)
"dacoity"是一個源于印度次大陸的英語詞彙,特指由武裝團夥實施的暴力搶劫行為。該詞源自印地語/烏爾都語"ḍakaitī"(डकैती/ڈکیتی),原意為"土匪行徑",其詞根可追溯至18世紀莫卧兒帝國時期對地方武裝劫掠活動的描述。
根據《牛津英語詞典》定義,dacoity指"五人及以上組成的團夥在公共場所實施搶劫,且作案過程中使用緻命武器或造成人身傷害"(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023)。這種犯罪行為在印度、孟加拉國等南亞國家的法律體系中被單獨歸類,例如《印度刑法典》第391條明确規定,參與dacoity的罪犯最低刑期為10年監禁。
曆史上最著名的案例是19世紀印度中部發生的"庫爾米盜匪案",該團夥持續30年實施數百起劫掠,最終在1879年被英國殖民當局剿滅。現代仍偶發此類案件,如2021年北方邦警方破獲的跨國黃金劫案,涉案金額達45億盧比(約合6000萬美元)。
語言學研究表明,該詞在殖民時期通過英印交流進入英語詞彙體系,現已成為國際刑事司法領域的專業術語。世界銀行2020年發布的《南亞安全報告》指出,盡管現代監控技術大幅降低了dacoity發生率,但在偏遠農村地區仍存在相關犯罪隱患。
根據多個詞典和曆史資料的釋義,"dacoity"(發音:/dəˈkɔɪti/)主要指南亞地區由武裝團夥實施的搶劫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特征 | Dacoity | 普通搶劫(Robbery) |
---|---|---|
人數要求 | ≥5名武裝成員 | 無最低人數要求 |
暴力程度 | 通常伴隨武器攻擊或傷害 | 可能無實際暴力 |
地域性 | 主要存在于南亞 | 全球普遍 |
該詞屬于法律術語,日常英語中更常用"armed robbery"或"gang robbery"替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