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海百合亞門(一種海生棘皮動物)
Crinozoa(海百合亞門)是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下的一個分類單元,主要包含海百合類生物。該類群的特征是具柄或羽狀腕結構,通過濾食方式攝取海水中的浮遊生物和有機碎屑。其名稱源自希臘語"krinon"(百合)和"zōion"(動物),形象描述其類似植物的外觀形态。
在分類學體系中,Crinozoa包含現存的海百合綱(Crinoidea)和多個已滅絕的古老類群。現代代表物種如深海海百合(Endoxocrinus parrae)多栖息于200-9000米深的海底,通過卷枝固着在基質上。根據史密森尼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的海洋生物研究,這類生物的化石記錄可追溯至奧陶紀(約4.85億年前),是研究古海洋環境的重要指标生物。
其解剖結構具有典型五輻射對稱性,由冠部(含口器與取食腕)、莖部(固着器官)和卷枝組成。美國地質調查局的報告指出,某些海百合物種的鈣質骨闆化石在全球多個沉積岩層中廣泛分布,為地質年代測定提供關鍵證據。現代分子生物學研究顯示,Crinozoa與海星、海膽等棘皮動物具有共同的祖先基因特征。
"Crinozoa"是一個生物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定義 Crinozoa指棘皮動物門下的一個亞門,中文譯為海百合亞門。這類海洋生物最早出現于奧陶紀,現存約600種,包含海百合、海羽星等物種。
2. 形态特征 • 具有類似植物的柄狀結構(現存物種多無柄) • 腕足呈羽狀分枝用于濾食 • 反口面有鈣質骨闆組成的冠部 • 現存種類多自由活動,化石種類多固着生活
3. 詞源解析 詞源來自希臘語:
4. 生态意義 • 古生代重要造礁生物 • 化石對地層學研究有重要價值 • 現代多分布于200-8000米深海域
注:中提到的"動詞變位"可能存在數據歸類錯誤,該詞實際為動物分類學術語,并非動詞。建議在生物學文獻或海洋生物研究場景中使用該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