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taceous period是什麼意思,cretaceous period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白垩紀
例句
Not exactly outer space then, or the Cretaceous period.
而并不是外太空或是白垩紀。
The Cretaceous Period was about 120 million years ago.
白垩紀時代大約是一千二百萬年以前。
From the view of strati graphy they all belong to the cretaceous period.
從地層學上看,它們都屬于白垩紀。
From the view of stratigraphy, they all belong to the Cretaceous period.
從地層學上看,它們都屬于白垩紀。
Xixia ruins belong to the Cretaceous period dinosaur rift sedimentary basin.
西峽恐龍遺址屬于白垩紀斷陷盆地沉積。
專業解析
白垩紀(Cretaceous Period)是地質年代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時間跨度約為1.45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該名稱源自拉丁語“Creta”(意為白垩),因歐洲廣泛分布的白垩岩層而得名。
核心特征
- 生物多樣性:白垩紀是恐龍統治陸地的高峰期,暴龍、三角龍等标志性物種繁盛。海洋中則存在滄龍、蛇頸龍等大型爬行動物,開花植物(被子植物)也在此時期快速演化。
- 地質事件:大陸闆塊持續分裂,大西洋開始形成,印度闆塊向北漂移。火山活動與海平面上升導緻全球氣候溫暖濕潤。
- 滅絕事件:白垩紀末期的小行星撞擊(今墨西哥尤卡坦半島)與火山噴發引發大規模物種滅絕,非鳥類恐龍和75%的物種消失,為哺乳動物崛起奠定基礎。
參考資料
- 英國地質調查局(BGS):白垩紀地質研究
- 美國地質學會(GSA):中生代地層學
- 自然曆史博物館(NHM):恐龍滅絕研究
- 《科學》期刊:白垩紀-古近紀界線
網絡擴展資料
白垩紀(Cretaceous Period)是地質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時間跨度約為1.45億年前至6600萬年前,持續約7900萬年。其名稱源自拉丁語“Creta”(意為白垩),因歐洲該時期地層中廣泛分布白色碳酸鹽沉積(如英國多佛白崖)而得名。以下是其核心特征:
1. 地質與氣候
- 闆塊運動:泛大陸進一步分裂,大西洋開始擴張,南美洲與非洲分離,印度闆塊向北漂移。
- 氣候:整體溫暖濕潤,兩極無永久冰蓋,海平面較高,形成大片淺海(如北美西部内陸海道)。
2. 生物演化
- 恐龍鼎盛:霸王龍(Tyrannosaurus)、三角龍(Triceratops)、滄龍(滄龍科)等多樣化發展。
- 植物革命:被子植物(開花植物)首次出現并迅速擴散,與昆蟲(如蜜蜂、蝴蝶)協同演化。
- 其他生物:早期鳥類(如孔子鳥)、哺乳動物(小型夜行性)、翼龍和海洋爬行類(如蛇頸龍)共存。
3. 白垩紀末大滅絕
- 事件:約6600萬年前,非鳥類恐龍及75%物種滅絕。
- 原因:
- 小行星撞擊:墨西哥希克蘇魯伯隕石坑證據支持“核冬天”假說。
- 火山活動:印度德幹玄武岩噴發導緻長期氣候變化。
- 影響:哺乳動物和鳥類在生态空缺中崛起,開啟新生代。
4. 科學意義
白垩紀研究揭示地球環境劇變與生物適應機制,尤其是大滅絕事件為理解生命演化關鍵節點提供重要依據。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