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費者盈餘
Consumers buy whichever product offers the higher consumer surplus.
消費者将選擇任何能帶來較高消費者剩餘的商品。
This rental payment appropriates some of the consumer surplus.
這種租金付款占有了一些消費剩餘。
Label the price, quantity, consumer surplus, and producer surplus.
标出價格、數量、消費者剩餘和生産者剩餘。
It's relatively easy to produce extra consumer surplus from a monopoly situation.
在壟斷情況下,要制造額外的消費者剩餘會相對容易些。
Consumer surplus is the value to a consumer of consumption of a good, minus the price paid.
消費者剩餘指的是消費者購買一件商品所得到價值,減去購買這件商品的費用。
消費者剩餘(Consumer Surplus)是經濟學中的重要概念,指消費者願意為某商品或服務支付的最高價格與實際支付價格之間的差額。它反映了消費者在交易中獲得的淨收益,常用于衡量市場效率和福利分配。
消費者剩餘的計算基于需求曲線:
消費者剩餘 = 消費者最高支付意願 - 實際市場價格
例如:若消費者願為咖啡最高支付30元,實際售價20元,則剩餘為10元。
圖形表現為需求曲線與市場價格線之間的面積(如圖示)。
微觀經濟學中,消費者剩餘(CS)的積分公式為:
$$
CS = int_{0}^{Q^} [D(Q) - P^] , dQ
$$
其中:
來源:曼昆《經濟學原理》
機票原價2000元,打折後1200元,支付意願高于1200元的消費者獲得剩餘。
限量版黑膠唱片愛好者願支付500元,實際售價300元,剩餘體現心理滿足感。
美國經濟學會(AEA)定義:
"消費者剩餘是衡量消費者福利的關鍵指标,揭示價格變動對福利的影響。"
來源:美國經濟學會術語庫
參考文獻
Consumer Surplus(消費者剩餘) 是經濟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用于衡量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獲得的淨收益。以下是詳細解釋:
消費者剩餘指消費者願意為某商品支付的最高價格(支付意願)與實際支付的市場價格之間的差額。它反映了消費者通過交易獲得的“額外滿足感”或“經濟福利”。例如,若你願意為一杯咖啡支付15元,但實際隻支付10元,那麼你的消費者剩餘是5元。
假設某手機的市場價為5000元:
如需進一步學習,可參考經濟學教材中“供需理論”或“福利經濟學”相關章節。
rejectgalleoncosmopolitanismbellowscountermeasureshistopathologicallightbulbmeltingmonilialstancherstiflingcoherence lengthdisposition effectfor startershumble piein excuse oflick upout of the raceplanetary gearreverse polaritysaloon carderivantfleshlinessfoundrymangarotteharbortitehydrocheckmetasomatitemethylacetyleneindividualiz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