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ounding是什麼意思,confounding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confounding英标
美:/'kənˈfaʊndɪŋ/
類别
GRE
常用詞典
v. 使困惑,弄糊塗;證明……有錯(confound 的現在分詞)
例句
The second question is much more confounding.
第二個問題就更複雜一些。
Just what goes into well-being is confounding.
如何幸福,是一個讓人混淆的問題。
Another confounding factor revolves around budget.
另一個因素幹擾是預算。
As far as skulls are concerned, there is one confounding variable: climate.
至于說到頭骨,這裡有個容易混淆的變化因素:氣候。
Analyses were adjusted for confounding variable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使用邏輯回歸調整了混雜變量分析。
同義詞
n.|farrago/grab bag;[數]混雜;混淆
v.|baffling;混淆(confound的ing形式);使困惑,弄糊塗
專業解析
Confounding(混雜) 是一個在統計學、流行病學和科學研究中至關重要的概念,指在研究暴露因素(自變量)與結局(因變量)之間的關系時,存在第三個因素(混雜因素)同時與暴露因素和結局相關聯,從而扭曲或掩蓋了暴露因素與結局之間的真實因果關系。簡單來說,混雜因素是一個“攪局者”,它使得研究者觀察到的關聯可能并非真實的因果效應,而是混雜因素作用的結果。
核心含義:
- 扭曲關聯: 混雜因素的存在可能導緻觀察到的暴露-結局關聯被誇大(正向混雜)、縮小(負向混雜)甚至方向完全相反。例如,如果混雜因素未被控制,研究者可能會錯誤地認為暴露導緻了結局,或者錯誤地認為暴露沒有影響。
- 幹擾因果推斷: 混雜是進行因果推斷的主要障礙之一。要得出“暴露導緻結局”的結論,必須排除混雜因素幹擾的可能性。
- 混雜因素的特征: 一個變量要成為混雜因素,必須同時滿足兩個條件:
- 與暴露因素相關: 該因素在暴露組和非暴露組(或不同暴露水平組)中的分布不同。
- 與結局相關: 該因素本身是結局的一個獨立風險因素(或保護因素),即使在暴露因素不存在的情況下。
- 非中介變量: 混雜因素不應位于暴露因素導緻結局的因果路徑上(即它不是暴露作用于結局的中間環節)。
舉例說明:
-
經典例子(吸煙、咖啡與肺癌):
- 假設研究者想探究喝咖啡(暴露)是否導緻肺癌(結局)。
- 觀察發現喝咖啡的人肺癌發病率更高。
- 混雜因素:吸煙。吸煙者更可能喝咖啡(吸煙與暴露相關),同時吸煙是肺癌的明确病因(吸煙與結局相關)。
- 如果不考慮吸煙,觀察到的咖啡與肺癌的關聯很可能是由吸煙這個混雜因素造成的假象。一旦将吸煙者與非吸煙者分開分析(控制吸煙),咖啡與肺癌的關聯可能就消失了。因此,吸煙是研究咖啡與肺癌關系時的混雜因素。來源:流行病學基本原理(如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或世界衛生組織WHO相關資源)。
-
另一個例子(年齡、運動與心髒病):
- 研究運動(暴露)是否能降低心髒病風險(結局)。
- 發現運動量大的群體心髒病發病率較低。
- 混雜因素:年齡。 年輕人通常比老年人運動量更大(年齡與暴露相關)。同時,年齡本身就是心髒病的重要風險因素(年齡與結局相關)。
- 如果不考慮年齡,觀察到的運動對心髒病的保護作用可能被高估,因為其中包含了年輕人本身心髒病風險就低的效應。需要控制年齡(例如,在同一年齡段内比較運動量)才能更準确地評估運動的真實效果。來源:醫學研究方法學(如《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或《柳葉刀》The Lancet上的方法學論述)。
如何應對混雜:
研究設計階段和分析階段都有方法控制混雜:
- 研究設計:
- 隨機化: 在隨機對照試驗中,通過隨機分配将受試者分到暴露組(幹預組)和非暴露組(對照組),理論上可以使混雜因素在組間均勻分布,從而消除其影響。這是控制混雜最有效的方法。
- 限制: 隻納入具有特定混雜因素特征的研究對象(例如,隻研究某個年齡段的人)。
- 匹配: 在選擇非暴露組(對照組)時,确保其在混雜因素(如年齡、性别)上與暴露組個體盡可能相似。
- 數據分析:
- 分層分析: 将數據按混雜因素的不同水平分層(例如,按年齡組分層),然後在每一層内分别分析暴露與結局的關聯。
- 多變量回歸模型: 在回歸模型中同時納入暴露因素和潛在的混雜因素作為自變量。如果模型設定正确,可以估計在控制(調整)了混雜因素後,暴露因素對結局的“淨效應”。
Confounding(混雜)是研究中由于一個或多個外部因素(混雜因素)同時與研究的暴露和結局相關聯,導緻暴露與結局之間觀察到的關聯不能真實反映其因果關系的現象。識别和控制混雜是進行有效、可靠的科學研究和因果推斷的關鍵步驟。忽視混雜可能導緻得出錯誤的結論。
網絡擴展資料
根據多個權威詞典的解釋,"confounding" 的含義和用法可總結如下:
詞性與發音
- 詞性:動詞(confound的現在分詞形式);也可作形容詞或名詞,表示“混淆”。
- 發音:英音 [kən'faʊndɪŋ],美音 [kən'faʊndɪŋ]。
基本含義
-
動詞含義
- 使困惑/驚訝:指通過複雜或矛盾的情況讓人感到混亂或難以理解。
例句:His sudden resignation confounded everyone.
- 擊敗/挫敗:常用于抽象意義上的“打破規則”或“颠覆預期”。
例句:The team confounded critics by winning the championship.
- 混淆:在統計學中特指“混淆變量”(confounding variable),即幹擾因果關系的變量。
-
名詞含義
用法特點
- 語境依賴:需根據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例如:
- 在科研中多指“混淆變量”(如:confounding factors);
- 日常用語中更偏向“令人困惑”或“出乎意料”(如:a confounding result)。
同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
puzzling(令人困惑的)、contradictory(矛盾的)、baffling(費解的)。
- 反義詞:
supportive(支持的)、clear(清晰的)。
擴展說明
- 詞源:源自拉丁語 confundere(混合、混亂),後演變為中古英語 confounden,強調“混合導緻混亂”的核心含義。
- 常見搭配:
- confounding variable(統計學中的混淆變量);
- confound expectations(颠覆預期)。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具體領域(如統計學)的應用,可參考新東方線上詞典或海詞詞典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