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ənˈkɔːdæt; kɒnˈkɔːdæt/ 美:/'kənˈkɔːrdæt/
n. 協定;宗派間的協約
The writer put forward the own viewpoint about the generous character of the credit risk and the market risk based on the Basle Concordat;
筆者從巴塞爾協議對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的度量出發,對表外業務的風險的度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Currently, the deadlock that risk agency cause is more and more, the controversy of the concerning risk agency concordat legal effect is also more and more vigorous.
目前,因風險代理引發的糾紛越來越多,對風險代理合同法律效力的争議也愈來愈激烈。
n.|convention/pact;協定;宗派間的協約
"Concordat"是國際法和宗教領域的重要術語,指羅馬教廷與主權國家之間籤訂的正式協議,用于規範雙方在宗教事務、財産管理或公共政策等領域的權利義務關系。該詞源自拉丁語"concordatum",意為"達成一緻",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紀歐洲政教關系的協商傳統。
在法學框架下,concordat具有國際條約的法律效力。根據《維也納條約法公約》第2條定義,其締結需遵循國家憲法程式,如法國1801年教務專約(Concordat of 1801)經拿破侖政府批準後生效。現代典型案例包括:
當代國際法學者指出,這類協議需平衡國家立法權與宗教自主權,如德國基本法第140條明确承認魏瑪時期教務條約的持續效力(Max Planck國際法研究所分析報告)。最新發展體現在數字時代政教關系調整,如2020年聖座與阿聯酋就虛拟宗教活動的管理達成補充條款。
權威文獻可參考:
Concordat 是一個源自拉丁語 concordatum(意為“協議”)的術語,主要用于描述不同實體之間的正式協定。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Concordat 指兩個或多個主體(通常是國家與宗教機構)之間籤署的書面協議,用于規範雙方在特定事務上的權利和義務。常見的應用場景為政教協定,例如曆史上羅馬教廷與各國政府籤訂的宗教事務管理協議()。
在法語法律術語中,concordat 還可指破産人與債權人達成的債務清償協議,屬于商法範疇()。
源自拉丁語 con-(共同)與 cor(心),字面意為“同心一緻”,引申為通過協商達成共識()。
近義詞:covenant(盟約)、compact(契約)、pact(條約)。
提示: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尤其是涉及宗教、法律或曆史語境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