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殖民擴張
Colonial expansion is an important theme in modern Russia and America.
殖民擴張是近代俄、美兩國的重要主題。
English colonial expansion began with the colonization of Newfoundland in 1583.
英國殖民擴張開始于1583年紐芬蘭的殖民化。
You know that European countries' colonial expansion is due to their domestic demand, right?
你知道歐洲國家開拓殖民地也是國内的需求對不對?
Ireland was the one of the most objects and an oldest colony of early modern British colonial expansion.
愛爾蘭是英國近代早期殖民活動最重要的對象之一,是英國“最古老的殖民地”。
English colonial expansion began with the colonization of Newfoundland in 1583. By 1900 Britain had built up a big empire, on which the sun never set.
英國殖民擴張始于1583年紐芬蘭的殖民化,到1900年,英國已經建立了“太陽永不落”的大英帝國。
殖民擴張(Colonial Expansion) 指一個國家或政治實體通過軍事、政治或經濟手段,将其統治、影響力或定居點擴展到其原有領土之外,并控制其他地區及其人民的過程。其核心目标是獲取領土、資源、市場或戰略優勢,通常伴隨着對被殖民地區原有社會結構、經濟體系和文化的深刻改變或壓制。以下是詳細解釋:
領土控制
殖民國家通過武力征服、條約籤訂或建立定居點,強行占據海外土地,宣稱主權并建立行政統治機構。例如,19世紀歐洲列強對非洲的“瓜分”就是典型表現。
來源: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 - Colonialism)
經濟剝削
殖民地的自然資源(如礦産、農産品)和勞動力被殖民國強制掠奪或低價收購,用于支持母國工業發展。例如,比利時在剛果開采橡膠和象牙,導緻當地人口銳減。
來源: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 - European Colonization)
文化滲透
殖民者強制推行語言、宗教(如基督教傳教)、教育體系及法律制度,試圖瓦解本土文化認同,以實現長期控制。
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 Impact of Colonialism)
大航海時代(15-17世紀)
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建立海上貿易據點,如葡萄牙占領馬六甲,西班牙殖民美洲。
來源:大英百科全書(Britannica - Age of Discovery)
帝國主義高潮(19世紀)
工業革命後,英、法、德等國加速争奪非洲、亞洲領土。1884年柏林會議直接劃分非洲勢力範圍。
來源:美國曆史學會(AHA - European Imperialism)
經濟利益驅動
獲取廉價原材料(如印度棉花、南非黃金)并開辟商品傾銷市場,解決工業産能過剩問題。
來源:經濟史協會(EH.Net - Colonial Economics)
戰略與政治競争
殖民據點作為軍事基地(如英國控制新加坡以保障遠東航線),同時通過擴張提升國際地位。
來源:劍橋大學戰争研究系(University of Cambridge - Imperial Strategy)
對殖民地的破壞性後果
來源:哈佛大學殖民研究項目(Harvard - Colonial Impacts)
殖民國的收益與争議
歐洲國家積累巨額財富(如英國東印度公司壟斷亞洲貿易),但引發道德批判(如奴隸貿易廢除運動)。
來源: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 - Colonial Collections)
殖民體系在二戰後瓦解(1945-1975年),但遺留問題持續影響:
來源:聯合國發展計劃署(UNDP - Postcolonial Challenges)
colonial expansion 指“殖民擴張”,即曆史上強國通過武力、貿易或移民等方式,侵占他國領土、建立殖民地并實施控制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析: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具體國家的殖民政策,可參考權威曆史文獻或學術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