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克勞(熱力學)
The news finally reached the Clausius Doss's ears.
消息終于傳到了克勞·多斯的耳裡。
Sublimation or vaporization, and this is the Clausius-Clapeyron equation.
升華或者蒸發,這就是克勞修斯——克拉珀龍方程。
In general, the second law gave us the Clausius inequality for spontaneous change.
一般來說第二定律給出了,自發變化的克勞修斯不等式。
The third century AD, ancient Rome, there was a tyrant called Clausius Meadows (Claudius).
公元三世紀時,古羅馬有一位暴君叫克勞·多斯(Claudius)。
This is the corollary. It's due to Clausius and it says the energy in the universe is conserved.
這是由克勞修斯得到的,這條結論說宇宙間總能量守恒。
克勞修斯(Clausius)指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尤利烏斯·埃馬努埃爾·克勞修斯(Rudolf Julius Emanuel Clausius,1822–1888),他是熱力學奠基人之一,對熱力學第二定律和熵概念的提出具有開創性貢獻。以下是核心學術解釋:
克勞修斯于1850年提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表述:"熱量不能自發地從低溫物體轉移到高溫物體"(原文:Wärme kann nicht von selbst aus einem kälteren in einen wärmeren Körper übergehen)。這一定律揭示了自然過程的不可逆性,并首次通過數學形式描述熱機效率的極限。其貢獻奠定了工程熱力學的基礎,例如卡諾循環的效率分析。
1865年,克勞修斯在論文中首次定義熵(符號 $S$)為系統的狀态函數,提出熵增原理:
$$
dS geq frac{delta Q}{T}
$$
其中 $delta Q$ 為系統吸收的熱量,$T$ 為絕對溫度。該公式表明:孤立系統的熵永不減少($Delta S geq 0$),為理解能量耗散與時間箭頭提供了物理本質。這一概念成為統計力學和信息論的核心。
克勞修斯的工作被公認為19世紀理論物理學的裡程碑。其熵增原理直接支持了熱寂說(Heat Death Hypothesis)的提出,盡管該假說存在争議,但推動了宇宙學演化模型的讨論。英國皇家學會評價其為"熱力學形式化體系的完成者",其理論至今廣泛應用于化學、材料科學及能源工程領域。
參考文獻
- Clausius, R. (1850). Über die bewegende Kraft der Wärme. Annalen der Physik.
- Clausius, R. (1865). Über verschiedene für die Anwendung bequeme Formen der Hauptgleichungen der mechanischen Wärmetheorie. Annalen der Physik.
- Cercignani, C. (1998). Ludwig Boltzmann: The Man Who Trusted Atom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ausius" 是德國物理學家魯道夫·克勞修斯(Rudolf Clausius,1822-1888)的姓氏,他在熱力學領域有重要貢獻。以下是其核心含義及相關信息:
人名特指
專指熱力學創始人之一,提出了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經典表述。他首次明确将熵(entropy)定義為狀态函數,并建立了熱力學基本方程。
科學術語關聯
學科應用
常見于物理教材、工程熱力學研究及熱機效率分析中,例如卡諾循環的改進理論。
若需了解具體英語短語用法或例句,可查看來源網頁的詳細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