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華蟾素
cinobufotalin(華蟾毒它靈)是一種從中華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或黑眶蟾蜍(Duttaphrynus melanostictus)皮膚分泌物中提取的甾體類化合物,屬于蟾蜍二烯羟酸内酯家族成員。該化合物在傳統中藥“蟾酥”中微量存在,具有獨特的藥理活性與潛在臨床價值。
cinobufotalin的分子式為C₂₆H₃₄O₆,屬于強心甾類衍生物,其核心結構為環戊烷多氫菲骨架,含α-吡喃酮環和羟基取代基。研究顯示,該化合物通過抑制Na⁺/K⁺-ATP酶活性幹擾細胞離子平衡,同時激活線粒體凋亡通路,誘導腫瘤細胞凋亡(來源:《中國天然藥物》)。此外,其抗炎作用與調節NF-κB信號通路相關(來源: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
目前,cinobufotalin的合成工藝及結構修飾研究是天然藥物化學領域的熱點,旨在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并降低毒性。
cinobufotalin(華蟾蜍他靈)是一種從中華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等蟾蜍科動物中提取的天然化合物,屬于蟾蜍毒素類物質。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與來源
cinobufotalin 的英文名稱源自其生物來源和化學結構,中文譯名為“華蟾蜍他靈”。它是蟾蜍皮膚分泌物中的活性成分之一,具有顯著的生物活性。
化學特性
其化學式為 $text{C}{26}text{H}{34}text{O}_7$,分子量約為 458.55。去乙酰化形式稱為 desacetyl cinobufotalin,分子結構可能因乙酰基的存在與否産生差異。
醫學應用
研究表明,cinobufotalin 在傳統中藥中用于抗腫瘤、抗炎等治療。現代藥理學發現其對多種癌細胞具有抑制作用,如通過誘導細胞凋亡和抑制增殖發揮作用。
相關化合物
該物質存在衍生物,例如 acetyl cinobufotalin(CAS號 4189-91-7),分子式為 $text{C}{28}text{H}{36}text{O}_8$,分子量 500.58。
注意:網頁中關于“CIN”的醫學解釋(宮頸上皮内瘤變)與 cinobufotalin 無關,此處為術語拼寫差異導緻的幹擾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