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礦物] 水磨土,漂礫粘土
n.|kimolite/cymolite;[礦物]水磨土,漂礫粘土
cimolite(希臘語:κιμωλία)是一種天然産出的水合矽酸鋁鎂礦物,屬于黏土礦物亞類。該名稱源自希臘基莫洛斯島(Kimolos)的古稱"Cimolus",該島自古典時期就以白色黏土礦聞名。其化學式可表示為:(Mg,Al)₃(Si,Al)₄O₁₀(OH)₂·nH₂O,屬于蒙脫石-皂石族礦物,晶體結構為層狀矽酸鹽。
在地質學中,cimolite被定義為火山岩經熱液蝕變或風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礦物,常見于蛇紋岩和玄武岩的空隙中。美國礦物學家協會(IMA)将其歸類為具有膨脹晶格特性的2:1型層狀矽酸鹽,單斜晶系,莫氏硬度1-2,密度2.0-2.6 g/cm³,常呈現白色、淺灰或淺黃色粉末狀集合體。
工業應用中,cimolite因其陽離子交換能力和吸附特性,被用于石油鑽井泥漿添加劑、陶瓷原料及環境修複材料。希臘國家地質調查局(EAGME)在2022年的礦物資源報告中指出,基莫洛斯島礦床的cimolite樣品經X射線衍射分析顯示含有32%蒙脫石和18%石英伴生礦物。
根據現有資料,"cimolite"是一個地質學術語,其核心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釋義
該詞源自希臘語,指一種天然的水磨土(water-milled earth),屬于粘土類礦物。在法語詞典中标注為陰性名詞(f.),但未提供更多釋義。
地質學特征
根據新東方詞典的例句,cimolite可能與南極洲二疊紀地層中的方沸石岩(analcimolite)存在關聯,推測其形成與特定地質環境中的沉積或蝕變過程有關。
使用建議
由于該術語在普通詞典中收錄較少,且現有搜索結果權威性差異較大(為極低權威性,未提供詳細解釋),建議在專業地質文獻或礦物學資料中進一步查證具體礦物成分、物理特性及地質分布。
注:發音為英式[ˈsɪməlaɪt],美式[ˈsɪməlaɪt]。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