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氯量滴定法
氯測定法(chlorometry)是化學分析中的一種定量測定方法,主要用于測定溶液中氯離子(Cl⁻)或含氯化合物(如次氯酸鹽、氯氣等)的濃度。該方法通常涉及滴定反應,利用特定指示劑或儀器檢測終點,例如通過硝酸銀滴定法測定氯離子時會生成白色氯化銀沉澱,通過沉澱量或電位變化計算濃度。
在工業和水質檢測領域,氯測定法被廣泛應用于飲用水消毒監測、廢水處理工藝控制等場景。美國環境保護署(EPA)在《飲用水标準》(編號EPA 815-R-05-003)中明确規定了氯殘留量的測定方法,該方法基于分光光度法原理,通過N,N-二乙基對苯二胺(DPD)試劑的顯色反應進行比色分析。
該術語的詞源由希臘語"chloros"(綠色/黃綠色)和"metry"(測量)組成,反映了早期化學實驗中通過顔色變化判斷氯濃度的曆史。現代标準化方法可參考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發布的《分析化學術語綱要》,其中對氯測定法的操作規範有詳細技術說明。
"chlorometry" 是一個化學領域的專業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定義與用途
該詞指通過滴定法(一種定量分析技術)測定物質中氯的含量或濃度,常用于水質檢測、工業化學分析及醫學實驗室。其核心是氯的定量測定,因此也被稱為“氯量滴定法”。
發音與詞源
應用場景
常見于環境監測(如檢測水中氯離子濃度)、制藥業(藥物成分分析)及化工生産流程控制。例如,測定漂白劑有效氯含量時會用到此方法。
補充說明
該術語屬于專業詞彙,日常使用較少,需結合具體實驗方法或标準(如ASTM、ISO)進一步理解操作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