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氯銀礦
Chlorargyrite(角銀礦)是一種含氯和銀的次生礦物,化學式為AgCl,屬于鹵化物礦物大類。它是銀礦床氧化帶中常見的礦物,由原生銀礦物(如輝銀礦)經地表風化作用與含氯溶液反應形成。
該礦物單斜晶系,通常以塊狀、皮殼狀或立方體晶形出現,莫氏硬度為1.5-2.5,密度5.56 g/cm³。新鮮斷面呈無色或灰色,暴露于光照後逐漸變為紫色或黑色,這一特性使其在19世紀曾被用作早期攝影感光材料。
地質學意義:
Chlorargyrite作為銀礦石的重要來源,主要分布于幹旱地區的銀礦床中,如墨西哥、智利、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内蒙古等地的礦床。其形成與地表氧化環境下銀的化學活動性密切相關,常與自然銀、碘銀礦等礦物伴生(參考來源:Mindat礦物數據庫)。
工業應用:
曆史上,chlorargyrite通過氰化法提煉銀,現代則采用更高效的濕法冶金技術。盡管銀的主要工業來源已被其他礦物取代,但它仍是研究銀礦床表生富集過程的關鍵指示礦物(參考來源:美國地質調查局礦物資源公報)。
chlorargyrite(氯銀礦/角銀礦)是一種含氯的銀礦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化學成分為氯化銀(AgCl),屬于鹵化物礦物。常以塊狀或立方晶體形态存在,顔色多為灰白、淺黃或綠色,暴露在光照下會逐漸變暗。
2. 名稱與詞源 名稱源自希臘語:
3. 相關變種 存在含碘的衍生礦物iodochlorargyrite(碘角銀礦),化學式為(Ag,Hg)(Cl,Br,I)。
4. 地質特征 主要形成于銀礦床氧化帶,常與自然銀、輝銀礦等礦物伴生。莫氏硬度1.5-2.5,密度5.5-5.6 g/cm³,具有蠟狀光澤和可塑性。
發音提示
英式發音:[ˌklɔ:rɑ:'dʒɪəraɪt]
美式發音:[ˌklɔ:rɑ:'dʒɪəraɪt]
如需更專業的礦物學數據,建議查閱地質學權威資料或礦物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