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lcosiderite是什麼意思,chalcosiderit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鐵綠松石
專業解析
“chalcosiderite”(銅磷鐵礦)是一種含銅和鐵的磷酸鹽礦物,其化學式為CuFe₆(PO₄)₄(OH)₈·4H₂O,屬于三斜晶系。它通常呈現藍綠色至黃綠色,晶體形态多為纖維狀、葡萄狀或塊狀集合體,莫氏硬度約為3.5,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比重為2.7–2.9(來源:Mindat礦物數據庫)。
該礦物最早發現于19世紀德國薩克森州的古老銅礦區,其名稱源自希臘語“chalcos”(銅)和“sideros”(鐵),反映了其化學成分特征(來源:美國礦物學家協會)。目前主要産地包括智利阿塔卡馬沙漠、澳大利亞昆士蘭州、葡萄牙巴朗科斯以及美國内華達州(來源:地質學文獻《Mineralogical Magazine》)。
在工業應用中,chalcosiderite因銅含量較高可作為次生銅礦石,但經濟價值有限。它更多作為礦物标本被收藏,尤其在熒光特性研究領域具有科學意義(來源:自然曆史博物館礦物學檔案)。
網絡擴展資料
“chalcosiderite”是一個礦物學術語,指一種含銅和鐵的磷酸鹽礦物。以下是詳細解釋:
1.詞源與定義
- 名稱源自希臘語:
- chalcos(χαλκός)意為“銅”
- sideros(σίδηρος)意為“鐵”
- 化學式為$text{CuFe}_6(text{PO}_4)_4(text{OH})_8·4text{H}_2text{O}$,屬于水合銅鐵磷酸鹽礦物。
2.物理性質
- 顔色:通常為綠色、藍綠色或黃綠色,因含銅離子緻色。
- 光澤:玻璃光澤至蠟狀光澤。
- 硬度:莫氏硬度約3.5-4,質地較脆。
- 晶體結構:三斜晶系,常以纖維狀、葡萄狀或塊狀集合體形式出現。
3.地質産狀
- 形成于銅礦床的氧化帶,與綠松石(turquoise)、磷氯鉛礦等次生礦物共生。
- 主要産地包括德國、智利、澳大利亞等地的銅礦區域。
4.用途與意義
- 科研價值:研究銅鐵磷酸鹽礦物形成機制的樣本。
- 收藏價值:因顔色鮮豔,受礦物收藏者青睐。
- 工業應用:無大規模工業用途,但可作為銅礦石的次要來源。
5.與其他礦物的區别
- 與綠松石($text{CuAl}_6(text{PO}_4)_4(text{OH})_8·4text{H}_2text{O}$)成分相似,但綠松石含鋁而非鐵。
- 與磷銅鐵礦(cornetite)等含銅磷酸鹽礦物可通過X射線衍射或化學分析區分。
若需進一步了解其具體産地或晶體學數據,建議查閱礦物學專業文獻或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