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kəˈrɪljən/ 美:/'ˈkærəlɑːn/
複數:carillons
n. 鐘琴;鐘樂;鐘樂器
n. (Carillon)人名;(法)卡裡永
The old man rang the carillon on the bell tower.
老人敲響了鐘樓上的編鐘。
It had been more than ten years since anyone rang the carillon.
已經十多年沒有人敲鐘了。
The sound of carillon lingered in my mind for a long time.
編鐘樂曲的聲音久久萦繞在我的腦海裡。
Knights dressed like the Terre-Cotta Warriors play heroic dances accompanied with the ancient carillon.
古編鐘樂中,兵馬俑裝扮的武士跳起孔武有力的舞蹈。
State records show that the company, originally called Carillon Holdings, was established in March 2008.
國家的記錄顯示,該公司最初叫Carillon控股公司,成立于2008年3月。
In 1796 the Swiss watchmaker Antoine Favre takes out the patent on the carillon without bells or hammers.
1796年,瑞士鐘表匠安托萬·法夫爾為“沒有鈴或錘子的組鈴”申請到了專利。
Each performer's avatar stands on a platform within the Carillon, looking up at the giant spinning rings in the center.
在Carillon裡面,每個演員角色站在平台上,仰望着中心旋轉的巨大環。
Carillon history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experienced a shift from the entertainment and entertaining people of God functional changes.
在鐘琴的曆史發展過程中,經曆了由娛神轉向娛人的功能性轉變。
n.|glockenspiel;鐘琴;鐘樂;鐘樂器
carillon(發音:/ˈkærɪlɒn/)是一種由多個固定音高的青銅鐘組成的鍵盤樂器,通常安裝在鐘樓、教堂或市政廳等建築的塔樓中。它通過機械裝置(如鍵盤或自動滾筒)演奏,能夠演奏複雜的旋律與和聲,音域可達四個八度以上。以下是詳細解析:
carillon由至少23口(标準為23至77口)青銅鐘組成,鐘體按音高排列,通過鐘錘敲擊發聲。最低音鐘可重達數噸(如比利時梅赫倫聖倫伯特教堂的8噸低音鐘)。
起源于中世紀歐洲(15世紀低地國家),最初用于教堂報時。16世紀起發展為藝術樂器,現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産”。例如:
全球現存約600架演奏級鐘琴,主要分布在歐美。權威機構包括:
術語辨析:區别于普通“編鐘”(chime),carillon需滿足最低鐘數标準(23口)且具備全音階半音,支持複調音樂演奏。
地點 | 鐘數 | 重量(最大鐘) | 曆史意義 |
---|---|---|---|
比利時梅赫倫聖倫伯特教堂 | 49 | 8噸 | 世界鐘琴學校總部所在地 |
美國紐約河濱教堂 | 74 | 18噸 | 西半球最重鐘琴 |
英國切爾西老市政廳 | 35 | 1.5噸 | 倫敦唯一手動演奏鐘琴 |
資料來源:大英百科全書官網、世界鐘琴聯盟技術手冊、比利時法蘭德斯旅遊局文化遺産檔案、北美鐘琴協會年鑒。
單詞carillon 的詳細解釋如下:
Carillon 是一個名詞,指由一組固定音高的鐘組成的樂器,通常安裝在鐘樓或塔樓中。它通過鍵盤或機械裝置演奏,可發出鐘樂聲。在法語中,該詞也指教堂的排鐘或報時裝置(如電鈴)。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化背景,可參考來源網頁。
on purposebe bound byjeopardyassignableadieuxAlexandriadiscontinueegosenhydrousproponesubblockumbrellasviesbanking systembuilt onconfident ofroller bearingaffixationchromowulfenitecitocholcobanDicranalesencephalaenterospasmergotinehemoferrometerhepaticoduodenostomyhuronianlaicmicrowa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