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神經衰弱
Cardiasthenia(心衰弱)是由希臘詞根"cardia"(心髒)和"asthenia"(無力)組成的醫學術語,指以心髒功能衰弱或神經性心髒症狀為主要表現的非器質性病症。該概念最早見于19世紀末德國精神科醫師Johann Christian August Heinroth的研究,屬于神經性循環障礙範疇。
根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NLM)的醫學主題詞表,該術語現已較少使用,現代醫學更傾向于使用"心髒神經症"或"功能性心髒不適"等診斷描述。典型症狀包括心悸、胸痛、呼吸困難和疲勞,但無客觀心髒結構異常證據。其發病機制與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密切相關,常見于焦慮症或慢性應激狀态患者。
英國皇家精神病學院的臨床指南指出,這類功能性心髒症狀需要與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器質性疾病進行鑒别診斷。治療重點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壓力管理和適度的有氧運動。根據世界衛生組織ICD-11疾病分類系統,相關症狀可歸類于"軀體形式自主神經功能障礙"(6C20)條目下。
"cardiasthenia" 是一個醫學術語,其含義和用法可歸納如下:
該詞由兩部分構成:
指心髒神經衰弱或心功能衰弱,主要表現為:
該術語多出現在:
現代醫學更傾向使用更具體的診斷術語(如"心髒神經官能症"或"cardioneurosis"),建議在專業場景中結合最新醫學指南使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