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bjuːɡlɒs/
n. 牛舌草
Vipers Bugloss honey has a delicate flavour with a chewy texture.
琉璃苣蜂蜜帶有特殊的草藥香味,并且帶有“ 耐嚼” 的特質。
n.|oxtongue;牛舌草
Bugloss是紫草科(Boraginaceae)牛舌草屬(Anchusa)植物的統稱,其名稱源自希臘語"bous"(牛)和"glossa"(舌頭),描述其葉片形狀類似牛舌的特征。該屬包含約40種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歐洲、北非和西亞的幹燥多石區域。典型品種如意大利牛舌草(Anchusa azurea),植株高度可達1.2米,莖葉密被剛毛,花朵呈管狀,顔色從靛藍到紫紅色不等,花期集中于春夏季。
在植物學分類中,bugloss與琉璃苣(Borago officinalis)存在近緣關系,但可通過花冠形态區分:前者花冠裂片平展,後者則呈星形排列。根據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數據庫記錄,部分品種如小牛舌草(Anchusa arvensis)被列為入侵物種,其種子能在土壤中休眠長達30年。
傳統醫藥應用方面,約翰·傑拉德1597年《草藥志》記載,牛舌草根浸液曾用于治療肺部充血和皮膚炎症。現代植物化學研究顯示,其根部含有的尿囊素成分具有細胞修複作用,但相關療效仍需臨床驗證。
"bugloss" 是一個植物學術語,具體含義如下:
基本定義
"Bugloss" 指紫草科(Boraginaceae)下的一類草本植物,常見中文名為牛舌草,因其葉片形狀和質地類似牛舌而得名。主要包含兩個屬的植物:
詞源與特征
名稱源自希臘語“βοῦς”(牛)和“γλῶσσα”(舌),形容葉片粗糙且狹長的形态。植株通常帶刺,部分品種被歸類為雜草。
用途與分布
同義詞與混淆
英文中常與“alkanet”(紫朱草)混用,但兩者屬于不同植物。法語中對應詞為“buglosse”。
該詞核心指代紫草科中葉片形似牛舌的植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不同屬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