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bʌdʒəriɡɑːr/ 美:/'ˈbʌdʒəriɡɑːr/
複數 budgerigars
n. [鳥] 虎皮鹦鹉;相思鹦鹉(等于budgie)
The budgerigar gave a quick peck at the seed.
虎皮鹦鹉匆匆地啄了一下種子。
A higher humidity can benefit your budgerigar, but is not essential.
較高的濕度可以受益的虎皮鹦鹉,但不是必不可少的。
Wide bowls that latch to the side of the cage are best for your budgerigar.
寬碗的鎖存到一邊的籠子是最適合你的虎皮鹦鹉。
Your budgerigar, like all pet birds, needs to spend supervised time outside the cage.
您的鹦鹉,像所有的寵物鳥,需要花費的時間以外的監督籠。
Always be sure to provide ample shade, as excessive sunlight can cause your budgerigar to overheat.
始終确保提供足夠的遮蔭,因為過多的陽光會導緻您的鹦鹉過熱。
Budgerigar(學名:Melopsittacus undulatus)是鹦鹉目鹦鹉科的小型鳥類,原産于澳大利亞内陸幹旱地區。作為全球最受歡迎的籠養鳥類之一,其名稱源自澳大利亞原住民語言"betcherrygah",意為"良好的食物",早期英國殖民者觀察到原住民食用這種鳥類後賦予該名稱。
從動物分類學角度,該物種屬于脊索動物門鳥綱,具有典型的鹦鹉科特征:鈎狀喙部、對趾型足部(兩趾向前兩趾向後)和強效的消化系統。成年體長約18厘米,體重30-40克,羽毛呈現黃綠色基底色與黑色波紋相間的天然保護色,人工培育後已發展出超過32種羽色變異。
在行為生态方面,野生budgerigar具有高度社會性,常以數百隻的群體活動覓食,主要食用各類草籽、嫩芽和漿果。其獨特的聲帶結構能發出頻率範圍在2000-4000赫茲的鳴叫,群體飛行時通過特定聲波頻率協調行動方向。繁殖季節集中在雨季,雌鳥每次産卵4-6枚,孵化期18-21天,雛鳥出殼後5周即可獨立。
據倫敦自然曆史博物館鳥類學部記錄,歐洲最早于1840年由英國博物學家約翰·古爾德引入該物種,現存全球約500萬隻家養個體,占所有鹦鹉寵物數量的57%。美國寵物産品協會2024年度報告顯示,其智商相當于2-3歲兒童,能記憶超過100個單詞并完成簡單數學運算,這使其成為動物認知研究的重要模型。
“Budgerigar”是澳大利亞特有的一種小型鹦鹉,其學名為Melopsittacus undulatus。以下是關于該詞的詳細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飼養方法或分類信息,可通過權威鳥類學資料或寵物指南查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