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echloader是什麼意思,breechloader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breechloader英标
英:/''briːtʃ'ləʊdə/
常用詞典
n. 後膛炮;後膛槍
專業解析
breechloader(中文通常譯為“後膛槍”或“後膛裝填武器”)指的是一種從槍管後部(即槍膛 breech)裝入彈藥的槍械。這與傳統的前膛槍(muzzleloader)形成鮮明對比,後者需要從槍口(槍管前端)裝入彈藥和發射藥。
其核心特點和意義如下:
-
裝填方式:
- 後膛槍的槍管後端設計有可開啟和關閉的機構(稱為“槍機”或“閉鎖機構”)。
- 裝填時,射手打開槍機,将整發定裝彈藥(通常包括彈頭、發射藥和底火,早期也可能是分裝的)直接從槍膛後方裝入。
- 關閉并鎖緊槍機後,即可進行瞄準和射擊。
-
技術原理與優勢:
- 射速快:這是後膛槍最顯著的優點。射手無需像使用前膛槍那樣,每次裝填都要将槍豎立起來,從槍口依次倒入火藥、塞入彈丸并用通條壓實。後膛裝填允許射手在卧倒或其他隱蔽姿勢下快速裝彈,大幅提高了射速。
- 操作便捷:裝填過程更簡單、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尤其是在狹窄空間(如戰壕、掩體)或騎馬時。
- 精度提升:後膛槍通常可以更精确地加工膛線,并且定裝彈藥保證了裝藥量和彈丸的一緻性,有助于提高射擊精度。
- 可靠性增強:良好的閉鎖機構能有效承受發射時的高壓燃氣,确保安全和可靠擊發。密封技術(如金屬彈殼的出現)解決了早期後膛槍的燃氣洩漏問題。
- 安全性提高:避免了前膛槍裝填時可能出現的重複裝藥等誤操作風險。
-
曆史意義:
- 後膛裝填技術是槍械發展史上的重大革命。它在19世紀中葉開始成熟并逐步取代前膛槍,成為軍用制式武器的主流。
- 這一變革深刻影響了戰争形态。裝備後膛槍的軍隊在射速和火力密度上具有壓倒性優勢,例如在普奧戰争(1866年)中,裝備德萊塞針發槍(早期後膛槍)的普魯士軍隊就擊敗了仍使用前膛槍的奧地利軍隊。
- 後膛裝填原理是現代幾乎所有步槍、手槍、機槍和火炮的基礎。
-
現代應用:
- 後膛裝填是當今所有現代槍炮(小至手槍,大至艦炮)的标準裝填方式。現代武器在閉鎖機構、彈藥設計(金屬彈殼)等方面已高度完善。
Breechloader 的核心含義是指一種從槍管後部裝填彈藥的武器系統。它的出現和應用帶來了射速、操作便捷性、精度和可靠性的飛躍,徹底改變了武器技術和戰争模式,是現代槍炮設計的基石。
參考來源: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Breechloading (提供權威定義和曆史背景)
- National Park Service (U.S.): Breech-loading Firearms (介紹技術原理和在軍事曆史中的應用)
- Smithsonian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相關槍械藏品介紹(如夏普斯步槍 Sharps rifle 等經典後膛槍)[可在其官網搜索相關藏品] (提供實物例證和曆史演變)
- 《輕武器發展史》等相關專業軍事曆史著作(提供詳細的技術發展脈絡和戰例分析)
網絡擴展資料
“Breechloader”是一個軍事和武器領域的專業術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
定義
- 指後膛槍或後膛炮,即從槍/炮管的後端(即“後膛”)裝填彈藥的火器。與之相對的是“前膛槍”(muzzleloader),後者需從槍口裝彈。
-
發音與詞源
- 英式發音為 [bri:k'ləʊdə],美式發音為 [brik'loʊdə]。
- 由“breech”(後膛)和“loader”(裝填器)組合而成,字面意義為“後膛裝填的武器”。
-
曆史意義
- 後膛裝填設計在19世紀中期逐漸普及,相比前膛槍,其優勢包括更快的裝填速度、更高的射擊精度以及更安全的操作方式,推動了槍械技術的革新。
-
應用場景
- 多用于描述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軍事武器,例如美國南北戰争後期部分軍隊的裝備。
- 現代研究中也用于區分不同曆史階段的火器類型。
-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breech-loading gun(後膛裝填槍炮);
- 反義詞:muzzleloader(前膛槍)。
如需進一步了解技術細節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權威軍事史資料或詞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