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nnerite是什麼意思,brannerit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常用詞典
n. [礦物] 钛鈾礦
專業解析
Brannerite 是一種重要的含鈾礦物,其詳細解釋如下:
Brannerite 是一種複雜的氧化物礦物,化學式為UTi₂O₆(理想化學式),其主要成分是鈾 (U) 和钛 (Ti),通常還含有鈣 (Ca)、钍 (Th)、稀土元素 (REE) 以及微量的其他元素。它屬于單斜晶系。
主要特征:
-
物理性質:
- 顔色: 通常為黑色、深棕色或棕黑色,有時帶有綠色調。
- 光澤: 樹脂光澤至半金屬光澤。
- 條痕: 棕黃色至綠黑色。
- 硬度: 莫氏硬度約為 4.5 - 5.5。
- 解理和斷口: 無明顯的解理,斷口呈貝殼狀至不平坦狀。
- 密度: 比重較高,通常在 4.5 - 5.4 g/cm³ 之間,具體取決于成分(尤其是钍和稀土元素的含量)。
- 放射性: 因其含有鈾(有時還有钍),具有強放射性,這是其最顯著的特征之一。
-
化學性質:
- 化學組成複雜且多變。鈾通常以 U⁴⁺ 形式存在,但也可能部分氧化為 U⁶⁺。钛以 Ti⁴⁺ 為主。鈣、钍、钇 (Y)、铈 (Ce) 等稀土元素常替代晶格中的鈾。
- 化學式常表示為(U, Ca, Th, Y, Ce)(Ti, Fe)₂O₆ 以反映其成分變化。
- 相對難溶于酸。
-
地質産狀:
- 主要産于花崗偉晶岩中,尤其是富含鈾的偉晶岩。
- 也見于高溫熱液鈾礦床、某些接觸變質礦床以及砂礦(作為重礦物)中。
- 常與獨居石 (monazite)、锆石 (zircon)、钛鐵礦 (ilmenite)、金紅石 (rutile)、晶質鈾礦 (uraninite) 等礦物共生。
-
經濟意義:
- 是鈾礦石的重要來源之一。由于其通常與钛緊密共生,提取鈾的工藝相對複雜。
- 钍和稀土元素有時也具有回收價值。
-
命名來源:
- 該礦物以美國著名地質學家John Casper Branner (1850-1922) 的名字命名,他是斯坦福大學的首任地質學教授,并對巴西地質有深入研究。該礦物最初于 1926 年在巴西米納斯吉拉斯州被發現并命名。
Brannerite 是一種含鈾、钛的複雜氧化物礦物,呈黑色或深棕色,具有強放射性,主要産于花崗偉晶岩和熱液鈾礦床中。它是重要的鈾礦資源,化學成分多變,常含鈣、钍和稀土元素。其名稱源于美國地質學家 John Casper Branner。
參考資料:
- 國際礦物學協會 (IMA) - CNMNC (礦物名錄): 提供礦物的标準命名、化學式和分類信息。
- 《Dana's New Mineralogy》(第八版) - John Wiley & Sons: 權威礦物學參考書,提供 brannerite 的詳細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産狀描述。
- 《Handbook of Mineralogy》 -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線上礦物數據庫,提供 brannerite 的晶體學數據、物理性質和化學分析數據。
- 《Uranium: Mineralogy, Geochemistry and the Environment》 (Reviews in Mineralogy & Geochemistry, Vol. 38) - Minera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 專題綜述,詳細讨論含鈾礦物(包括 brannerite)的形成、性質和地球化學意義。
網絡擴展資料
根據海詞詞典提供的信息,brannerite(音标:英 [b'rænərɪt],美 [b'rænərɪt])是一種礦物,中文譯為“钛鈾礦”。以下是詳細解釋:
-
基本定義
Brannerite 是一種含钛和鈾的複雜氧化物礦物,化學組成通常為 ( text{UTi}_2text{O}_6 ),常存在于花崗岩或變質岩中,是鈾礦資源的重要來源之一。
-
詞源與命名
該詞源于美國地質學家John Casper Branner 的姓氏,他在19世紀末首次研究了此類礦物。
-
礦物學特性
- 顔色:黑色或棕黑色,表面可能帶有金屬光澤。
- 硬度:約4.5-5.5莫氏硬度。
- 放射性:因含鈾元素,具有天然放射性,需謹慎處理。
-
應用領域
主要用于鈾提取,在核能工業中具有經濟價值,同時钛元素也可作為副産品回收。
-
例句參考
例如:“Brannerite deposits were discovered in the region, significantly boosting local uranium reserves.”(該地區發現了钛鈾礦礦床,大幅增加了鈾儲量。)
若需更專業的礦物學數據(如晶體結構、共生礦物等),建議參考地質學文獻或權威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