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礦物] 錳鐵釩鉛礦
Brackebuschite是一種含鉛的砷酸鹽礦物,化學式為Pb₂Fe³⁺(AsO₄)(OH)₂·H₂O,屬于單斜晶系礦物。它通常以柱狀或纖維狀晶體集合體的形式存在,顔色呈現黃褐色至深棕色,具有玻璃光澤,莫氏硬度為3.5-4,比重較高(約5.8-6.0)。該礦物常見于金屬礦床氧化帶,與褐鐵礦、砷鉛礦等礦物共生。
Brackebuschite最早于19世紀末在阿根廷聖路易斯省的礦山被發現,其命名源于德國地質學家和采礦工程師Ludwig Brackebusch。根據國際礦物學協會(IMA)的官方礦物數據庫,該礦物具有特征性的X射線衍射圖譜和紅外光譜數據,這些數據被收錄于《礦物學手冊》(Handbook of Mineralogy)的砷酸鹽礦物章節。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礦物資源報告中曾提到,此類含砷礦物在環境地球化學研究中具有示蹤重金屬遷移的科研價值。
值得注意的是,brackebuschite的晶體結構研究顯示其含有[AsO₄]³⁻四面體和[FeO₅(OH)]⁶⁻多面體構成的層狀結構,這一特征通過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礦物學研究所的晶體學分析得到證實。由于含鉛量較高,該礦物在開采過程中需遵守《巴塞爾公約》規定的重金屬處理标準。
根據現有資料,“brackebuschite”是一種礦物名稱,其對應的含砷變種為arsenbrackebuschite(法語譯作“砷鐵鉛石”)。該礦物名稱可能源自德語姓氏,常見于礦物學命名體系。
由于搜索結果中未直接提供“brackebuschite”的詳細解釋,結合礦物學命名規律可推測:
建議通過專業礦物數據庫(如Mindat或Webmineral)查詢更精确的化學成分、晶體結構及産地信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