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bəʊlɪn/ 美:/'ˈbaʊlaɪn/
n. 單套結;帆腳索
He can tie a bowline.
他能系帆角索。
Double bowline is used by many climbers as their primary knot.
雙布林結通常是攀登者最初使用的繩結。
The bow protrudes from the bowline of large ships just below the waterline.
大型船隻在吃水線下的部位,從前體縱剖線伸出一個球鼻形船首。
Bowline - a knot frequently used for tying the middle climber onto a glacier rope team, among other USES.
布林結。一種常用的繩結,通常用于登山中将中間位置的攀登者連接到結組中。
The bowline is not only strong and secure but is easy to break loose later, even when pulled tight under a load.
稱人結不但牢固,安全,而且之後還容易解開,即使在帶着負載力拉緊時也是如此。
Bowline(稱人結)是航海與戶外活動中最基礎且重要的繩結之一,其核心特征為形成一個固定且不易滑脫的環(稱為“繩耳”),同時在解除負載後仍能輕松解開。以下是詳細解釋:
固定環結
Bowline在繩索末端形成一個穩固的環形結構,常用于系泊船隻、拖拽物體或作為安全繩的錨點。該環結在受力時不會收縮或滑動,能承受多方向拉力,但非負載端(繩尾)必須預留足夠長度,否則可能松脫 。
“死結活解”特性
即便承受巨大拉力,隻要解除負載,輕拉繩尾即可快速解開,不會像許多繩結一樣“咬死”。這一特性使其成為救援、攀岩和高空作業的首選 。
傳統打法口訣為“兔子鑽出洞→繞樹跑一圈→鑽回洞裡”,形象描述繩頭(活端)環繞繩體(主纜)後穿回初始環的過程。
繩結的固定環由主纜承重,繩尾與主纜平行緊貼,通過摩擦力鎖定。結構簡單卻高效,失效概率極低 。
用于将帆角固定于帆桁或缭繩,調整受風角度(《查普曼帆船與遊艇導航》第7章)。
國際海事組織(IMO)《海上救生指南》推薦Bowline作為制作人體固定環的标準繩結,确保落水者被拖拽時繩結不松脫。
美國海岸警衛隊《繩結手冊》指出,Bowline適用于臨時固定船隻于碼頭樁柱或浮标,但需配合防磨套保護繩索。
Bowline名稱源于帆船時代,英文“Bow”(船首)與“Line”(纜繩)的組合,指代其常用于系牢船首三角帆。16世紀荷蘭航海文獻已記載其打法,至今仍是全球水手必修技能。英語諺語“A bowline never jams”(稱人結永不卡死)印證其可靠性 。
參考資料
Bowline 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指船上用于固定帆的繩索,通常與帆的操控相關。其英文音标為英式 ˈbaʊlaɪn,美式 ˈbolɪn 或 -ˌlaɪn 。
一種常用且可靠的繩結,特點是不易滑動或卡死,廣泛用于航海、登山、救援等領域。例如: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