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槐;洋槐
A black locust Mosaic tree was another primary source of PSV in peanut.
刺槐花葉樹是花生上PS V另一個初浸染源。
Under water stress, the defensive enzymes of black locust clones played important role.
幹旱脅迫下,刺槐無性系保護酶起着重要的作用。
The high efficient transformation system of tetraploid black locust has been established.
建立了四倍體刺槐高效遺傳轉化體系。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optimum combinations were black locust with E2, bunge ash or Babylon weeping willow with E4.
在單接種中,刺槐與E2菌,白蠟與E4,垂 柳與E4菌為最佳降解組合。
Well, let's look at what happened when humans helped another tree, the black locust tree, move north to a new environment.
恩,讓我們看看人類幫助另一種樹的。人們把洋槐樹向北移,移到了一個全新的環境。
黑刺槐(學名:Robinia pseudoacacia)是豆科刺槐屬的落葉喬木,原産于北美洲阿巴拉契亞山脈地區。該樹種具有以下特征:
1. 形态特征 樹高可達25米,樹皮呈深褐色縱裂狀,枝條具成對硬刺。奇數羽狀複葉由7-19枚橢圓形小葉組成,5月開白色蝶形花,總狀花序下垂,具有濃郁香氣。莢果扁平呈褐色,9-10月成熟。
2. 生态特性 作為先鋒樹種具有強適應力,耐幹旱、貧瘠和鹽堿土壤。其根系發達,能通過根瘤菌固定空氣中的氮素,改善土壤肥力[美國農業部林業局]。
3. 經濟價值 木材堅硬耐腐(抗腐等級等級I級),廣泛用于制作枕木、礦柱和船舶構件。花朵是優質蜜源,中國年産刺槐蜜約1.5萬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嫩葉蛋白質含量達18%,可作飼料原料。
4. 生态争議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全球100種最具威脅入侵物種之一,在歐洲多國因生長過快擠占本地樹種生态位[全球入侵物種數據庫]。中國北方地區已出現自然擴散現象,需注意生态管控。
5. 文化象征 在北美原住民文化中,黑刺槐木質部紅色條紋被視為生命力的象征。現代景觀設計中,其栽培品種'Frisia'因金黃色葉片被廣泛用作行道樹[皇家園林協會植物名錄]。
“Black locust”是植物學名稱,對應的中文名稱為刺槐或洋槐,以下是詳細解釋:
如需更詳細分類或引種信息,可參考植物學資料或權威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