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物] 生物年代學
Biochronology The measurement of geological time using biological events.
使用生物學事件來測量地質學時間。
biochronology(生物年代學)是地質學和古生物學中的核心概念,指通過生物演化事件(尤其是标準化石的出現或消失)來确定和劃分地質時間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生物演化具有方向性和不可逆性,特定生物群的出現順序在全球範圍内具有一緻性,因此可作為地質年代的标志。
理論基礎
生物年代學建立在生物演化的階段性基礎上。不同地質時期存在特有的生物組合,例如三葉蟲繁盛于寒武紀,恐龍主宰侏羅紀至白垩紀。通過對比不同地層中的化石組合序列,可建立相對地質年代表(如古生代、中生代等劃分)。
關鍵工具:标準化石
具備演化快、分布廣、數量多、易識别特征的化石(如菊石、筆石)是生物年代學的核心依據。例如,菊石化石的形态變化被用于精細劃分侏羅紀地層(來源:國際地層委員會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
與同位素定年的協同
生物年代學提供相對年代框架,而放射性同位素定年(如鈾鉛法)提供絕對年齡數據。二者結合可構建高精度地質時間軸。例如,白垩紀-古近紀界線(K-Pg界線)的确定既依賴恐龍化石的消失,也通過銥異常層位的同位素年齡校準(來源:《自然》期刊 Nature 相關研究)。
應用領域
官網提供全球标準地層年代表,明确生物年代單元的定義(如"階"的劃分依據):stratigraphy.org
David M. Raup & Steven M. Stanley 的經典著作,系統闡述化石記錄與地質時間标尺的建立機制(McGraw-Hill 出版)。
多次刊載生物年代學與同位素定年交叉研究,例如:
K-Pg界線滅絕事件的年代校準(需訂閱訪問)。
注:生物年代學需與生物地層學(研究化石在地層中的分布規律)區分:前者關注時間标尺,後者聚焦岩層劃分。兩者共同構成地質時間研究的基石。
"biochronology"是地質學和生物學交叉領域的一個術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
biochronology(生物年代學)指通過生物事件(如物種出現或滅絕)來測定地質時間的方法。它主要利用化石記錄建立地質年代序列。
核心方法
相關學科
與生物地層學(biostratigraphy)密切相關,但更側重時間維度的定量分析,而非單純的地層分布研究。
應用場景
主要應用于古生物學研究、油氣勘探地層劃分、古環境重建等領域。例如通過菊石化石确定侏羅紀地層年代。
注:該詞發音為英式[baɪɒkrə'nɒlədʒɪ],美式[baɪɒkrə'nɒlədʒɪ]。如需更專業的地質學應用案例,建議查閱地質年代學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