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bɜːrˈlɪn/
n. 柏林
The destruction of the Berlin Wall was a monumental event.
推倒柏林牆是一件裡程碑式的事件。
The Berlin Wall was brought down in 1989, the same year that I was born.
柏林牆于1989年被摧毀,就是我出生那年。
Travel is by coach overnight to Berlin.
旅程為乘一夜長途汽車去柏林。
Frank is currently domiciled in Berlin.
*********目前正在柏林居住。
Cath hasn't phoned since she went to Berlin.
卡思自從去了柏林還沒有打來過電話。
West Berlin always had a large anarchist community.
西柏林一直存在一個大的無政府主義群體。
Reports speak of Berlin putting together an aid package for Moscow.
報告提到柏林正在拟定一份援助莫斯科的一攬子計劃。
berlin wall
n. 柏林牆
berlin philharmonic
柏林愛樂樂團
east berlin
n. 東柏林
Berlin(柏林)是德國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位于德國東北部施普雷河與哈弗爾河交彙處。作為德國十六個聯邦州之一,其全稱為柏林州(Land Berlin),是政治、文化、科學與經濟中心。以下從多維度解析其含義:
首都地位
Berlin 自 1990 年德國統一後成為首都,是聯邦政府、總統府和國會大廈(Reichstag)所在地。作為歐盟重要樞紐,其影響力輻射歐洲政治與經濟決策。
來源:德國聯邦政府官網(bundesregierung.de)
城市規模與行政區劃
面積約 892 平方公裡,人口逾 370 萬(2023年數據),劃分為 12 個行政區,涵蓋多元社區如米特區(曆史中心)和克羅伊茨貝格區(文化聚集地)。
來源:柏林市統計局(statistik-berlin-brandenburg.de)
冷戰标志
“柏林牆”(1961–1989)象征東西方意識形态對立,其倒塌成為冷戰結束的關鍵事件。現存遺址如東邊畫廊(East Side Gallery)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來源:柏林牆基金會(berliner-mauer-gedenkstaette.de)
藝術與學術中心
擁有柏林愛樂樂團、柏林電影節(Berlinale)及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等機構。博物館島(Museumsinsel)收錄古埃及至19世紀歐洲藝術珍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産。
來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org)
科技産業聚集
以“矽巷”(Silicon Allee)聞名,吸引特斯拉超級工廠、西門子數字工業總部等企業。初創企業密度居歐洲首位,聚焦綠色能源與生物技術。
來源:柏林經濟促進局(businesslocationcenter.de)
創意經濟
設計、音樂與影視産業貢獻 20% 以上就業崗位,夜店文化(如 Berghain)全球知名,年吸引遊客超 1400 萬人次。
來源:柏林旅遊局(visitberlin.de)
“Berlin”源于西斯拉夫語“berl-/birl-”(沼澤),反映其建城于沼澤地帶的地理特征。1244 年首次見于文獻,由兩個商人村落(柏林與科恩)合并而成。
來源:德國曆史詞典(dwds.de)
參考文獻
發音:英式 [bɜːˈlɪn] / 美式 [bɜːrˈlɪn]
詞性:名詞(noun)
地理名稱
其他專有名詞
派生詞與相關術語
政治象征
藝術與教育
城市特色
通過以上解析,“Berlin”不僅是地理名稱,更承載曆史、文化及工藝的多元意義。如需深入曆史事件(如柏林牆)或專業術語(如細毛線),可參考标注的文獻來源。
closettake outbe viewed aschaffabusesallergenicBessirritablylandownersparodyingprocessedsamplesand howbiceps femoriscontingent onflue pipefull scalehigh frequency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amidonbedsteadcandlenutcellularitydimantineductworkectropionizationelectrionhighjackerhypochordintercoo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