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鉻鉛礦
Beresovite(貝列索夫礦)是一種稀有的含鉛礦物,屬于磷氯鉛礦族(Apatite supergroup)中的磷灰石-釩鉛礦系列礦物。其主要特征和性質如下:
化學成分
化學式為 (ce{Pb5(PO4)3Cl}),主要含鉛(Pb)、磷(P)、氧(O)和氯(Cl),與磷氯鉛礦(Pyromorphite)同構,但部分磷可能被砷或釩替代。
晶體結構
屬六方晶系,晶體常呈六方柱狀或桶狀,集合體為粒狀或塊狀。硬度約3.5-4,比重高達7.0-7.2,顔色多為黃綠、褐綠或灰綠色,具樹脂光澤。
該礦物于19世紀首次發現于俄羅斯烏拉爾山脈的Beresovsk金礦(今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别列佐夫斯基),地名即為其命名來源。典型産地還包括德國、澳大利亞及美國等鉛鋅礦床氧化帶。
形成于鉛鋅礦床的次生氧化帶,由原生鉛礦物(如方鉛礦)經地下水作用與含磷、氯的溶液反應生成,常與白鉛礦、釩鉛礦等共生。
Beresovite作為磷氯鉛礦的變種,對研究表生礦物演化及礦床氧化過程具有指示意義。其晶體結構分析有助于理解磷酸鹽礦物的離子置換機制。
權威參考資料
Beresovite(音标:英 [ˈbersəʊvaɪt],美 [ˈbersoʊvaɪt])是一種含鉻和鉛的礦物,主要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Beresovite 的中文譯名為紅鉻鉛礦 或鉻鉛礦,屬于鉻酸鹽礦物類。其名稱可能源自發現地或相關地質學家的命名,但具體來源需進一步考證。
成分與特性
根據礦物學資料,鉻鉛礦通常化學式為PbCrO₄(鉻酸鉛),顔色多為橙紅至鮮紅色,具有玻璃光澤,常見于鉛礦床的氧化帶中。其高密度和鮮豔顔色是重要鑒别特征。
用途與分布
這類礦物因含鉛和鉻,工業價值較低,但可作為礦物标本收藏。主要産地可能包括俄羅斯烏拉爾山脈、澳大利亞等地,但需結合具體礦物數據庫确認。
若需更詳細的礦物學數據(如晶體結構、硬度等),建議參考地質學專業文獻或權威礦物數據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