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behavioral intention是什麼意思,behavioral intentio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行為意向;行為意圖

  • 例句

  • Chapter three builds a conceptual model of customer catering consumed behavioral intention.

    第三章是建立了影響節日餐飲消費行為意向的概念模型。

  • The result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icate that all these factors have direct significant impacts on customer behavioral intention.

    統計分析結果表明,這三個因素都對旅客的行為意向有直接的影響。

  • The study researches into the behavioral intention affected by the economic income, gend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age structure.

    研究消費人群的經濟收入、性别、學曆、年齡對節日餐飲消費的影響以及影響顧客行為意向的重要因素。

  • On the other hand, destination image is found to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ourists' destination choice, experience quality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景區形象對旅遊者出遊前的目的地選擇、遊中的體驗評價和遊後行為傾向都有影響。

  • The ways of service recoveries, customers' secondary satisfactions, and the sorts of service failures have relationship with customers' behavioral intention.

    飯店服務補救方式、服務補救後顧客二次滿意度、服務失誤類型與顧客行為意向均存在相關關系。

  • 專業解析

    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 是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中的核心概念,指個體對執行某一特定行為的主觀意願或計劃強度。它反映了人們在特定情境下采取某項行動的動機和準備程度,是預測實際行為最直接的前置變量。

    核心理論與解釋

    行為意向的理論基礎主要源于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該理論由Icek Ajzen提出,認為行為意向受以下三個維度共同影響:

    1. 行為态度(Attitude toward Behavior):個體對執行該行為的積極或消極評價;
    2. 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感知到的社會壓力(如家人、同伴的期望);
    3. 感知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對執行行為難易程度的感知,包括資源、能力等外部條件。

    例如,一個人選擇環保出行(行為)的意向,取決于:


    實證研究中的重要性

    行為意向被廣泛用于預測健康、消費、環保等領域的行為:


    權威學術參考文獻

    1. 計劃行為理論原始文獻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50(2), 179–211.

      DOI:10.1016/0749-5978(91)90020-T

    2. 行為意向的元分析研究

      Webb, T. L., & Sheeran, P. (2006). Does changing behavioral intentions engender behavior change? A meta-analysis of the experimental evidenc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2(2), 249–268.

      DOI:10.1037/0033-2909.132.2.249

    3. 合理行動理論擴展(TPB前身)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Addison-Wesley.

      ISBN: 978-0201020892


    應用場景舉例

    行為意向的測量通常采用李克特量表(如“我計劃在未來一個月執行X行為”),其有效性已在跨文化研究中得到驗證(Ajzen, 2011)。

    網絡擴展資料

    “Behavioral intention”(行為意向)是心理學和行為科學中的重要概念,指個體在特定情境下采取某種具體行為的意願或傾向。以下是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該術語由兩部分構成:

      • Behavioral(行為的):源自“behavior”,指可觀察的外在行動或反應。
      • Intention(意向):指有意識的目标或計劃,反映個體執行某行為的動機。
        綜合而言,它表示個體計劃實施某行為的心理傾向,常用于預測實際行為的發生。
    2. 理論與應用

      • 預測行為:在計劃行為理論(TPB)中,行為意向是預測實際行為的關鍵中介變量。例如,消費者購買産品的意向越強,越可能産生購買行為。
      • 影響因素:通常受态度(對行為的好惡)、主觀規範(社會壓力)和感知控制力(執行難易度)共同影響。
      • 研究領域:常見于消費者行為分析(如購物決策)、健康行為研究(如鍛煉堅持度)和組織管理(如員工離職傾向)等領域。
    3. 示例說明
      若某人計劃每周健身3次,這種“健身意向”即屬于行為意向,可能受其重視健康(态度)、朋友鼓勵(主觀規範)和健身房便利性(感知控制力)的綜合影響。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術語的實證研究或測量方法,可參考提到的豆丁網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