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rachotoxin是什麼意思,batrachotoxi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batrachotoxin英标
英:/'bə,trækə'tɒksɪn/
常用詞典
蟾毒素,南美蟾毒
專業解析
Batrachotoxin(中文常譯為“箭毒蛙毒素”或“蛙毒素”)是一種極其強效的神經毒性甾體生物堿,主要存在于某些中美洲和南美洲熱帶雨林中的箭毒蛙(Poison dart frogs,尤以Phyllobates屬如金色箭毒蛙Phyllobates terribilis最為著名)的皮膚分泌物中。其名稱源自希臘語“batrachos”(意為青蛙)和“toxin”(毒素)。
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
作用機制與毒性:
- Batrachotoxin 是一種強效的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激動劑。它通過與神經和肌肉細胞膜上的鈉離子通道結合,導緻這些通道不可逆地處于開放狀态。
- 這種持續的開放阻斷了通道的正常失活過程,導緻鈉離子持續内流,細胞膜持續去極化。
- 後果包括:神經元持續興奮、神經遞質(如乙酰膽堿)耗竭、肌肉細胞(包括心肌)無法複極化并最終麻痹。最終可導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呼吸麻痹和死亡。
- 其毒性極強,是已知最毒的天然非肽類物質之一。對哺乳動物的半數緻死劑量(LD50)極低,據估計,一隻金色箭毒蛙皮膚所含的毒素足以殺死數萬隻實驗小鼠或數十個成年人。其毒性強度遠超士的甯(番木鼈堿)和氰化物。
-
生物來源與功能:
- 雖然箭毒蛙是這種毒素最著名的攜帶者,但研究表明蛙類自身并不合成Batrachotoxin,而是通過捕食含有該毒素前體物質的特定昆蟲(如某些甲蟲)并在體内進行生物轉化和積累而來。這是一種生物累積現象。
- 不同種類的箭毒蛙所含Batrachotoxin的量差異很大,金色箭毒蛙的毒性最強。
- 對于箭毒蛙而言,皮膚分泌的Batrachotoxin是一種高效的化學防禦機制,能有效威懾捕食者。
-
研究價值:
- 由于其獨特且強效的作用機制,Batrachotoxin在神經生物學和藥理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它被廣泛用作研究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結構、功能和藥理特性的分子探針。
- 對其作用機制的研究有助于理解鈉離子通道在神經信號傳導、肌肉收縮和心髒功能中的關鍵作用,也為開發針對鈉離子通道相關疾病(如某些心律失常、癫痫、疼痛)的藥物提供了線索。
-
安全警示:
- Batrachotoxin具有極高的危險性,即使微量接觸也可能緻命。在野外應避免徒手接觸箭毒蛙或其栖息地。實驗室操作需要極其嚴格的安全防護措施。
引用參考來源:
-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NCBI) PubChem Compound Summary for Batrachotoxin: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Batrachotoxin (提供化學結構、基本性質、毒性數據)
- Daly, J. W., Myers, C. W., & Whittaker, N. (1987). Science - "Further classification of skin alkaloids from Neotropical poison frogs (Dendrobatidae), with a general survey of toxic/noxious substances in the amphibia." (經典研究論文,讨論箭毒蛙毒素包括Batrachotoxin的分類和來源)
- Wang, S. Y., & Wang, G. K. (2003). Pharmacological Reviews -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s as primary targets of diverse lipid-soluble neurotoxins." (綜述文章,詳細闡述Batrachotoxin等神經毒素作用于鈉離子通道的機制)
- Albuquerque, E. X., Daly, J. W., & Witkop, B. (1971). Science - "Batrachotoxin: 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早期關于Batrachotoxin藥理學的重要研究)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Pocket Guide to Chemical Hazards (雖然主要針對工業化學品,但其對高毒性物質的處理原則適用)。
網絡擴展資料
batrachotoxin(縮寫為BTX)是一種強效神經毒素,以下為詳細解釋:
1.定義與來源
batrachotoxin是從南美洲箭毒蛙科(如Phyllobates屬)皮膚分泌物中提取的劇毒生物堿。部分中文翻譯為“蟾毒素”或“箭毒蛙毒素”,可能因物種來源或翻譯差異導緻名稱不同。
2.化學特性
- 分子式:C₃₁H₄₂N₂O₆
- 分子量:538.68 g/mol
- 物理性質:密度1.34 g/cm³,沸點約744℃(标準大氣壓下)。
3.毒性作用
作為已知最強的神經毒素之一,它通過不可逆激活鈉離子通道導緻肌肉麻痹和心髒驟停。少量即可緻命,常用于土著部落的狩獵毒箭制備。
4.發音與拼寫
- 英式發音:/bəˌtrækəˈtɒksɪn/
- 美式發音:/bəˌtreɪʃoʊˈtɑːksɪn/。
5.注意事項
該毒素無已知解毒劑,需嚴格避免接觸。研究用途需在專業實驗室操作。
如需進一步了解其藥理機制或具體應用,建議參考毒理學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wisdombriefinconvenientbe cast up onpattybe contrary toinitiatorirjolliesyewscopy paperhigh QacetonationacoubuoyalbuminometryarchnessAristolochiaceaeBedfordshirecellocidindermatoarthritisdermorrhagiadesaglybuzoleelectrothermicepimerideforehoofhypercarotinemiaisobutyrickrarupizationamperometricwhir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