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beɪsbɔːn/
adj. 出身微賤的;私生的;卑鄙的,可恥的
The virtuous reader may condemn her for showing too great regard to a base-born infant.
那些重視風紀道德的讀者,說不定會怪她過分擡舉了一個出身下賤的嬰兒。
Conclusion The cultured osteoblasts derived from bone mass were seed cells for the bony tissue engineering, which is the base for the tissue-engineering born construction in vitro.
結論用骨組織在體外能培養出成骨細胞,可作為骨組織工程體外構建的種子細胞。
Walter Bruce Willis was born in a military base in Idar-Oberstein (former West Germany), on March 19, 1955.
1955年3月19日,沃爾特·布魯斯·威利斯生于埃德-奧波斯訂(前西德)的一個軍事基地。
Walter Bruce Willis was born on a military base in Idar-Oberstein (former West Germany), on March 19, 1955.
1955年3月19日,沃爾特·布魯斯·威利斯生于埃德-奧波斯訂(前西德)的一個軍事基地。
It is this year's first mixed-sex panda twins born at the base. (See photo)
這是今年該中心第一對熊貓龍鳳胎。
adj.|lowborn/bastardly;出身微賤的,庶生的
"baseborn"是一個源自中古英語的複合詞,由"base"(低劣的)和"born"(出生)構成,主要包含兩層含義:
出身低微的
該詞最初用于描述非貴族血統的平民階層,例如15世紀英國文學作品《亞瑟王之死》中,托馬斯·馬洛禮用此詞指代平民騎士與貴族騎士的差異。在莎士比亞戲劇《亨利五世》第二幕中,角色提到"baseborn blood"來強調社會階級的不可逾越性。
非婚生的
在早期法律文獻中,"baseborn"被用作"bastard"的委婉語,指代未獲合法婚姻認可的後代。英國1601年《濟貧法》将這類人群歸為需要教區救濟的弱勢群體。該用法在現代英語中已逐漸被"illegitimate"取代。
現代英語中,"baseborn"主要用于曆史文獻分析或文學批評領域。例如《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在分析喬治·艾略特小說時,曾用此詞解讀維多利亞時期的階級隱喻現象。該詞具有明顯的古語色彩,當代使用頻率較低,但在涉及社會階層或倫理議題的學術讨論中仍具研究價值。
根據權威詞典和詞源解析,baseborn(發音:英/'beɪsbɔːn/ 美/'beɪsbɔːrn/)的含義可概括為:
出身微賤的
指社會地位低下或家庭背景卑微,帶有階級歧視色彩。例如:
"baseborn wretches with dirty faces"(滿身污垢的卑賤之人)。
庶生的/私生的
用于描述非婚生子女,強調非合法婚姻關系所生。
可将 base 聯想為“基礎/底層”,born 指“出生”,組合即“出生在社會底層”。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用法或例句,可查閱或來源的完整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